腰在太極拳練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腰對于每個人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太極拳的特點的周身運動協調,但是如果不把腰部力量練好,全身是無法動彈的。太極拳教程對腰部的訓練有很多方法,下面我們先跟著太極拳學習一下吧!
太極之氣在于腰 教你簡單松腰法
腰是練好太極拳的重要部位,只有腰部有力量,下身才能扎的穩,這樣才能保證上身舒展的自然。
上下蹲起法(亦稱面壁蹲墻法)
是太極拳松透形體的關鍵一環,是一項全身性的均勻運動,也是保持良好身心狀態的便捷之法。
基本動作
面壁而立,兩腳并攏,周身中正,全身放松,會陰上提,腳尖頂墻根,兩肩前扣,含胸收腹,腰后突下蹲。下蹲時頭不可后仰、不可傾斜,徹底蹲下后再緩緩上起。如此反復多次。
下蹲的時候先想一下腳底的涌泉穴,同時周身放松,腰向后突,使脊柱逐節松下,起身時注意百會上領或先想一下藍天,然后脊柱逐節抻起、拉直。
特別說明
剛開始,有很多人做不到位,可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確定身體的姿勢和兩腳的距離。腳尖可以先離開墻,離多遠以盡自己的力量能蹲下去為度。如年紀大或行動不便者,可以兩腳尖離開墻根,兩腳分開,以降低難度。
甚至還可扶住樹、床架,拉住門把手等支撐物往下蹲。一開始,動作不標準不要緊,關鍵是要堅持。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隨著脊柱、腰部松動程度的提高,就能順利下蹲、上起了,此時就可以按照要求去做了。
兩腳并攏,腳尖抵墻,完成上下蹲起動作,每次下蹲以30個為一組,每天至少要蹲一組以上,多多益善。
練太極腰部時要注意周身放松,不然很難將腰部力量集中,長期練習你會發現腰部有股暖流在里面流動,這就是內功。
直腿坐松腰法
主要目的是打開命門之竅,進而幫助我們盡快松腰。
腰功的四個要領
一、扎扎實實練好基本功
在太極拳功法中,腰功重要的基本功之一。針對初學太極拳不會用腰或練拳多年仍用腰者,必須堅持不懈地進行基本功練習。
筆者在選擇練腰本功法上,主要學練的是俯腰、涮腰、扭腰、擺胯、抖擻等,上述功法作為熱身練習磨練多年,漸漸增長了腰勁。除此之外針對自身情況選擇拳勢中某些技術性較強、典型的用腰動行練習。
如:云手、野馬分鬃,以及陳式太極拳中發勁動作通過單勢練習,學會腰走圓形、s形、8字形,以及腰走小圈,手圈等“腰之運化”的技能技巧,為練好太極拳奠定了基礎。
二、以中正為本
太極拳要求行拳要緩慢均勻,形態上上輕下穩中間活。中間當然是指腰間。活,是指腰的運化要。而這一切,都要以上體中正為根本。
只有保持上體中正,才腰胯放松,才能使縱軸免受外力擠壓,也才能保證腰的靈活。因此,練拳時必須遵循身法要領,注意虛領頂勁,含胸拔共正、項豎、沉肩、肘墜,使腰間始終保持松豎狀態,而沒有“額外負擔”,以便隨時發揮其”主宰”作用。
三、正確把握旋轉度
太極拳拳勢中以腰為主的旋作,除腳下旋轉90度以上的旋轉外,通常其旋轉度均為45度以內如此既符合腰的生理動量,也符合太極拳注意松腰和內動要領。
在以腰為主的旋轉中,需要提出的是腰胯之間的動系,即,轉腰只可隨上下一線而擺胯,決不可扭胯。胯與腰保同一條中軸線上,腰與尾間也在同一條中軸線上,除此若出現胯歪扭,便容易造成肌肉緊張,甚或關節扭傷。
四、以意領動腰在先
太極拳以意領動,意想什么,領什么?筆者認為在學練太極拳相當一個階段,應該注重在意腰動在先,而逐漸形成有意無意皆動腰。李德印老師在講解捋式即要求大家“腰要領先一些”。
“腰要領先一些”不僅充分體現了捋式的動作含義,同時如此完成捋式給人感覺十分輕沉而優美,大大增強了拳式技術效果和欣賞性。
在太極拳拳式中,許多動作離不開腰動在先(當然也有或手領、或腳領的動作),因此在以意領動時,把意念放在腰上,不僅符合“腰為主宰”的理法,也有利于增長腰功,提高拳藝,從而收到明顯的健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