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很多人練習太極拳都是在家上網跟著太極拳教程學習,這時往往會有一個弊端,就是有錯誤不能被發現,錯誤的練習。但是如果跟著老師學習太極拳教學就會把這些錯誤糾正,下面我們先學習一下太極拳吧!
練習太極拳常見的六個錯誤
初學者往往在學習期間出現很多錯誤,小編大致將其歸納成六點,下面我們具體學習一下吧!
第一個急于學多的動作
造成動作規格練的不扎實,不到位,你動作做的不充分,勁力沒展開,效果就不充分,克服這一點的關鍵在開始學習時不要急于學動作的數量,要求質量,而且始終僅僅抓住規格這個要點,貫穿于練拳的全過程。
第二個練拳時心不靜
太極拳是身心并練的運動,心靜則氣順,前人在說及修養時有話叫“偷得浮生半日閑”,我們在練拳時要偷得半小時閑,拋開一切雜念,專心練拳。太極拳區別于其他運動的特點之一是對性情、心境的陶冶。
很多人因為長期的思維定勢,在練習時會把日常的煩惱還記掛于心,這對練習太極拳非常的不利。
第三個常見錯誤是,套路不連貫
每個動作倒是做得不錯,但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連續性平滑不夠,太極拳的套路是一個完整的整體,不是一個一個實體的連接,轉折處處理不好,拳的韻味就出不來,你練的也就不舒服。
所以要細心研究每個式子之間的連帶關系,認真處理好過渡,這樣太極拳就成了一個圓。
第四個常見錯誤是僵硬
有的人柔軟性不夠,練拳時硬來硬去,好像長拳慢練。要克服這一點,可以先練一兩個單式,反復把太極的感覺練出來,在練其他動作。
初學太極拳都會強調慢練,在慢練中很多人會把太極拳的動作練的僵化,這是不正確的。
第五個常見錯誤,是“軟”
有的專家稱之為“病態練拳”。太極拳柔和歸柔和,但她畢竟是武術,是“柔中寓剛”,人越練越精神,您別越練越萎靡不振就不對了。
所以練太極拳時盡管“靜”,盡管“松”、“柔”,但“靜中生動”,松柔中含張力,精神飽滿,精力充盈的,術語叫精神能“提得起”。
第六個常見錯誤就是交代不清
交代不清是練拳者對身體各部分的位置、路線不很明了。太極拳走的是圓形,動作在空間上沒有象算術那樣精確地以幾度幾度來定位,那樣就死板了。
但行拳的手、眼、身、法、步還是非常清晰的,你不能比劃個大概,特別是學習初期,寧可失之板 ,不可失之亂。 練的功夫深厚了,有的老拳師,圈越練越小,重意不重形,那是高級境界的事。
太極拳的五種練習方法
第一種、練習拳架
主要以鍛煉身體為目的,看上去要舒展優美。確切點叫“太極操”。
第二種、練推手
主要以各種用力技巧為主。領會如何松肩、松腰、松胯,如何沉肩墜肘,如何手上不用勁而以腰為軸帶動,用上周身的勁,如何引進落空,如何氣沉丹田,如何棚履擠按等。
第三種、練習散手
散手是太極拳的檢驗階段,練習太極拳散手首先要練好太極拳的基本功,基本功的練習特別的重要。
練習拳架的過程中仔細體會每個動作的技擊格斗含義,也就是說直接練習太極散手。要有相當武功底子的人練習才事半功倍。
第四種、神意氣的練法
以內氣運行線路為主要的練習途徑,強調意念的配合。是在拳架練習到純熟后,進入相忘境界,在意勢導引下,陰陽相隨的,練習方法。
練習太極拳練到頭腦里什么都不需要記憶,手腳的活動好象是自己在動。這種感覺既為"相忘"境界,這是天人合一的境界,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自身的和諧.有詩云:"行拳如在白云中,人自無心拳亦同,月透白云云影白,白云明月任西東".這是第五種練習方法的開始。
第五種、先天的練法
練習太極拳注重的是神意,神意即為先天的練法,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要不斷地領悟學習。
神意氣的修煉畢竟還是后天的東西。道家所謂“心死則神活”,不著任何后天意念,先天的東西自然就能出來,所謂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一定要能靜下心來,才能進行這方面的修煉。
拳架謂之太極拳之毛,推手謂之太極拳之皮,技擊謂之太極拳之肉,神意氣謂之太極拳之骨,先天真意謂之太極拳之髓。一般來說,普通人易得其毛,性情溫和者易得其皮,豪邁之人易得其肉,文人墨客多嗜好其骨,慧根深者可得其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