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好處被臨床證實之后,太極拳教學就不斷地被人們推廣。太極拳既是我國傳統武術,也是項養生運動,很多人都喜歡練習太極拳,小編今天與您分享的是太極拳修煉中的五大技巧,下面我們一起學習有一下太極拳吧!
養生太極修煉需注意五大技巧
修煉太極拳首先要擺放好心態,不能將太極拳作為技擊為目標,那樣不僅練不成,還傷身,所以養身太極拳修煉請看以下五個技巧吧!
技巧之一、誰先合,誰能贏
從總體上控制對方、包住對方、籠住對方。或用一手、或用雙手、或用雙臂、或用雙肘、或用一手一肘、或用肘彎里側夾住對方、或上下配合別住對方……總之,凡是使對方處于背勢者,都屬于拿,都屬于合。
另外還需要強調的是一個"先"字,誰能先合,誰能贏。即要主動,首先要從精神上控制他、包圍他、藐視他,使他處于我的包圍圈之內,決不能讓他合住我。因此,平時練拳必須注意聚精會神的合力之法,做到能開又能合。
技巧之二、化打合一,引進合一,點線合一
太極拳講究的是引化為先,先引化后發放,其實這只是太極拳的初級功夫。高級功夫是化打合一,引進合一,化就是打,打就是化,統一行動。
第一種功法(或第一種手法)是先引后發。即待對方來勁被我引化落空之后,我再將內勁外力合而為一(意氣力三結合),合力發之。第二種手法,是邊引邊進、或上引下進、左引右進等等。第三種是化打合一、引進合一。
即一個引化動作之中也有進,也有打。打中有化,化中有打。
技巧之三、搭手即掤,八法相主
太極拳各種勁共同強調的是掤勁。在交手的時候,太極拳不主張硬沖、硬拼、硬抗、硬頂,但是也不許丟,不許逃跑,而是先用一種彈性的、能伸又能屈的、柔韌性的、螺旋式的外撐勁,也就是掤勁,來接應對方的來力。
這種繃勁不只是表現在手上,周身處處都會有這種繃勁,一共有七種勁可以延伸,不同的是使用的角度或是使用的部位,所以說繃勁是太極勁的基本特征。
技巧之四、彼此接觸點上,都有我的"耳朵"
既然是根據敵人的變化而變化,那么首先要要做的就是了解敵人的意圖,也就是敵情,正所謂一知已知彼,百戰不殆。太極拳特別強調的是"知彼",只要和對方有所接觸,就要找出對方的特點。所以學習太極拳推手,首要任務是練習"聽勁"。
技巧之五、下塌外碾,力催其根
"下塌外碾"這句話可以形象地理解為到掌根的既沈又向前滾動的一種力量。太極拳,就是這樣一種破壞對方的根基的下塌的力量。太極拳的戰略戰術,不在乎一手一足的重創,而著眼于破壞其整體的平衡。
因此,在推手中,一方面努力鍛煉自己下盤的穩固,力求接地之力,借地之力,鞏固自己的根節;另一方面,與敵人一搭手,即著眼于他的腳,不論是從上盤、中盤、下盤人手,都要走下塌外碾之勁,力達其根,力摧其根。
這是應敵時破壞其平衡的著眼點、著手點,也是落腳點。
長期練太極拳的四個作用
一、強心
“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練太極拳特別強調“心靜用意”,用意識引導動作,使心神安靜,意念集中,機體放松,臟腑之間發揮正常的功能,從而取得相對平衡。
心神安定,可使思維敏捷,語言流利。心氣運行流暢,更能發揮其統轄血液循環的功能,減少和消除體內瘀血。血液通暢充盈,面色自然紅潤。
二、養肝
練太極拳時,意境清靜,情緒安寧,以意行氣,內外放松,動作輕柔圓活,如春風楊柳,生氣盎然,可使肝氣舒和條達,從而肝體得養,肝血得藏,有助于脾胃消化,不致橫逆克土。
三、健脾
練拳時的腹式呼吸,“氣勢宜鼓蕩”,內臟加強蠕動,好比對腸胃等內臟器官進行自我按摩,使三焦氣機通暢,脾胃升降和順,新陳代謝加強,中土運化水谷功能健旺。
心情舒暢,飲食自然香甜。化源增加,營養充足,肌肉豐滿光澤,四肢強健靈活。脾氣旺盛,營血充盈,統血功能亦必正常。
四、補肺
練太極拳要求氣沉丹田,從而加強了肺主氣的功能,增加了肺活量,有利于肺的肅降。通過吐故納新,能進一步推動氣血在全身的運行,使身體各部都得到營養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