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學習是個長期堅持的過程,初學太極拳時對太極拳了解不透徹,所以學習練起來非常的困難。太極拳教程中對初學者有很多要求,初學者可以參考一下太極拳教學。下面我們跟著太極拳學習一下求四功避四病。
求四功避四病
太極拳的招式都是相輔相成的,所以此四功能夠在實戰中抵擋對方的勁。
一、沾功與頂病
推手必須做到“無過”,“無過”稱為“沾勁”;“無過”就是“不頂”。若過則稱為“頂病”,“無過”既指勁無過,也指形無 過;勁力無果就是與彼迎接恰當,勁力松沉掤合,引化微收,不能硬接。
量彼勁力大小,速度快慢而隨合,其動作劃圓纏絲,改變 受力方向。初學者易“犯勁過”之病,勁力大于彼,不會巧用掤勁;其形出方圓.迎接速度快干彼,不會接勁,犯頂,“隨”不住也會頂;形之過。
指的是違背技擊規律,兩手掌過中線,守在異域范圍,協調周身,扎穩底盤。
二、粘功與匾病
推手必須做到“能及”,“能及”稱為“粘勁”,這也是恰當運用離心力的推手動作;“能及”就是能與對方合拍,接觸點好似膠漆粘住對方,動力大小。
速度快慢都能適應彼:若跟隨不上對方,就是“不及”,其病是“丟病”,過快則易犯匾病,沒有掤勁會丟,沾連不住也會丟。粘勁功夫深者,觸覺格外靈敏,內勁格外充足。
全身肌膚毫毛都在一呼一吸,一收一放,人體內產蘭一種生物電,在體內循環運轉,這種巨大的內勁,粘彼不放,放出如放箭一樣利索。
三、連功與丟病
太極拳的動作連貫有序,練習中將每個動作串聯起來,姿勢是非常的柔和優美。
推手必須做到“能隨”,隨彼之勁兒曲臂迎合稱為“連勁”。這是向心力的收蓄動作。隨對方進攻動作方向,要采用我順的纏似旋轉。
讓彼被動勢背勁空;接觸之點不先不后鏈接牢靠,要遵循“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行”的原則求勁,主動權應掌握在自己手里,以意導形,以意導氣,纏繞旋轉同被緊連。
能赴以利擊弊。若不隨過早而曲,或跟隨送勁遲緩,就會犯“丟病”,這些病姿,常被彼乘虛而入。
四、隨功與抗病
推手必須做到“就伸”,“就伸”是趁對方回收之勢而伸,能伸稱為“隨勁”。這是離心力的推手動作。推手時凡伸進的動作,不是直來直去的,視直而曲,它是內勁螺旋形地前進,極為纏綿曲折。
不柔不剛,將展未展,任其自然,不犯直率僵硬之掤,這也是實中有虛.伸的目的要明確,以輕靈的方式越過對方的防守點,然后繼續粘逼,使對方有“退之則愈促”的搖搖欲墜的感覺。
若不能隨對方回收的速度,伸得太早,易犯“抗”病,伸臂太晚,易犯“丟病”,這是推手中的大忌,此病易被人借力所制。
另外還要注意區分丟勁與閃勁、頂動與逼動四種勁別。丟功與閃勁都有與彼勁相離的意思,“丟勁”是技擊之病,它是無意失掤的動作,易被對方乘虛而入。
“閃勁”是高級的機能,它是動作極小的避實就虛之法,當對方勁來了,我以不同的方向、角度、力點突然轉換,使對方勁力落空而擊之。
練習太極拳的好處
1、增強精力
疲勞與否均可以練,以便精力充足,方法是利用滿吸的呼吸形式。當吸氣完畢后意念注意到會陰,而后上升上升到肚臍的深部,停留在此處,停留的時間一般要達到10-14秒以上。
如果加上意念在肚臍中轉一下,正轉反轉均可,則更好一點。當有了一定基礎以后(即停留14秒不覺得憋得慌了),再加一個短促的吸氣加發“嘶”字音,舌尖抵住門齒,做是會覺得丹田一鼓,這即道家的“倒吸嘶字加氣罡”,即吸氣加罡勁。用此法可增加精力。
若有意識地同時將肛門、會陰一收一縮,效果更好。如愿配合姿勢,吸氣時抬手也可以。忍不住14妙時,則先不要發嘶字音。做此功法需選擇空氣新鮮的地方。
2、增加腦力
頭腦疲倦時及平時學習中均可用此法。也與上述方法有相同之處,但不停吸。具體方法:用滿吸法,吸氣時腹部膨脹,當胸部張開,肺底、肺中、肺尖充滿后稱滿吸。
爾后頭上臺后仰,直到不能抬時,隨吸氣意念從前頭到后枕部再繞至鼻,一個吸氣在里面繞三圈半,停在百會穴深一寸處,此時意念“頭腦清新”(心念),百會處會覺得動一下,呼氣時慢慢還原。
此法可在開始看書時做,也可在學習半小時后做一次,養成習慣,不僅可以提高記憶力,思維能力也會增強,做完此功倍覺頭腦清醒。
如每次練功收功時做一次效果會更好。這種呼吸法每次做3--5個就可以了,做多了氣沖的可能會不舒服。
3、增強勇氣
有些人膽小、不敢走夜路,碰到悲慘景象難受,精神對外界刺激承受能力小,有人甚至呆著就有恐懼心理,這屬于肝膽氣、腎氣虛弱的表現,除以內臟著手外還要從神經著手配合呼吸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