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常說:人老腿先老。摔跌的現象經常會在老年人群出現,老年人上了年紀鈣容易流失,因此骨骼很脆弱。太極拳的好處就是能夠防止摔跌,太極拳教學里對養生有詳細的描述,下面我們先跟著太極拳學習一下吧!
老人練太極拳可防摔跌
每年很多老年人都是因為摔跌而進醫院治療,因此,防止老年人摔跌不得不重視起來。
俗話說:“吃飯防噎,走路防跌。”老年人易患骨質疏松和心血管病,不慎摔跌,輕者傷筋傷骨,重者臥床不起。如何防摔跌,太極拳是較為理想的運動項目。
姿勢中正保持平衡
楊式太極拳創始人楊澄甫要求習拳者“身軀宜中正而不倚,脊梁與尾閭宜垂直而不偏。”古書有傳,拳術精湛者頭頂碗水、書本而不震蕩濺出和翻落。說明姿勢中正的習拳者能始終保身軀平衡,久而久之,任憑風吹雨打,也不前俯后仰、東搖西擺。
動作緩慢謹慎小心
練習太極拳時動作一定要緩慢,慢中出功夫,在慢中領悟要領,這樣才能夠達到健身的作用。
楊澄甫又說:“太極拳以靜御動,雖動猶靜,故架子愈慢愈好。”說的是太極拳緩慢的特點,也道出了防跌的功能。太極拳動作如抽絲,行步如貓行,小心翼翼,步步為營,久而久之。
習拳者自會養成謹慎小心的良好習慣,如遇危急也不慌張、急躁。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質與習慣,行路處事也就輕盈自如,不易跌倒。
虛實相間和諧平衡
楊澄甫特別強調“太極拳術以分虛實為第一義。”正如人的走路,左腳實則右腳虛,右腳實則左腳虛。一前一后、一虛一實,邁步前進。習拳者久經鍛煉,更能應付緊急。
每個動作都有慣性,因此要掌握好太極拳中的慣性動作,這樣能夠使動作更加連貫。
如:前腳踩于香蕉皮,必然打滑虛空,后腳坐實,就如樹根緊扎大地不為所倒。再有,久練太極拳者拳架特低,根據物理重心低則穩,就更不易摔跌了。
有一資料說:美國老年協會曾作對比試驗。一組老年人練健身房器材,另一組則練太極拳,結果后者平衡功能好,腦子好,走路穩健,摔跤骨折比前者減少50%。
后,美國人得出一個結論,說非常佩服中國東方人的智慧,不花一分錢的太極拳比現代化器械的鍛煉要好得多。
中老年人練習太極拳的動作要領
一、注意放松,不用拙力
放松不等于松懈,而是在身體自然活動或穩定的情況下,使某些可能放松的肌肉、關節做到大限度的放松,動作時避免使用拙力和僵勁,太極要求上體正直、安舒,不要前俯后仰或左右偏鈄,兩臂該圓的就要圓滿,腿該屈的就必須屈到所要求的程度。
二、虛實分清、重心穩定
初步了解太極拳的姿勢動作要領后、就要進一步請注意動作的虛實和身體的重心問題,一個姿勢到一個姿勢牽扯到姿勢的連接、位置和方向的改變,處處貫穿著步法的穿換和重心的轉移,由實到虛,由虛到實,即要分明,又要連貫不斷。
三、上下相隨、周身協調
上下相隨,就是下肢和上肢的動作要協調一致,不要下肢的動作完成了,上肢的動作還沒有完成,初學者雖然在理論上知道要以腰部為軸,由軀干帶動四肢來完成動作,但做起來往往不能密切配合。
所以先通過單式練習,以求四肢的協調,然后再通過全部動作的連貫練習,逐漸達到全身的協調和完整,從而使身體的各個部位都得到均衡的鍛練和發展。
四、呼吸自然
太極拳要求呼吸自然。不要因為運動而引起呼吸急促,初學時該呼就呼,該吸就吸,呼吸和動作不要相互約束,待動作熟練之后,再根據個人鍛練體會和程度,隨著速度的快慢和動作幅度的大小,按照起吸落呼,開吸合呼的要求與動作自然配合。
五、瘦臀動作心得
練拳時要求垂臀或斂臀,這是為避免臀的突出破壞身體的自然形態,在松腰正脊的要求下,臀部要有意識的收斂,以維持軀干的正直。
太極拳動作均要求有開胯和合胯的變化,經常鍛煉,有利消除下腹部的脂肪,增加下腹部及腹股溝附近的肌肉力量。促進腸胃蠕動,消耗脂肪,排除糟粕,除去贅肉,增加肌力,起到減肥之效,實為老年人減肥好的有氧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