胯關節在太極拳中不可忽視,太極拳教程中有詳細的描述胯關節運轉。太極拳的好處是能夠全身的筋骨肉,胯是樞紐,因此,其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們跟真太極拳好好學習一下吧!
練太極拳如何把握胯關節
一、胯與其它關節
胯關節和其它的關節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因此在研究胯關節時,必定會涉及到其它關節。
研究胯關節不能孤立的分析,應當弄明白它與腰、腿、襠、臀、膝之間的關系。所謂胯骨,也稱餃骨,它的上端緊接舒柱的骶骨,下端與腿股骨相交,是力均源泉。
練太極拳要求襠要開合,圓撐,虛靈。若要開襠,胯根必須松開撐圓;胯不千,襠為人字夾襠,其病為既不能承受奉重,又不能使身體重心下降,下蹲做夸時,上下肢必然呆滯,特別是對腰軸勺旋轉影響很大,影響爆發力的產生。
二、胯的單勢習練
三、走架訓練胯勁
練習拳架時,一定要體力許可的條件下練習,一點一點的加大運動量。
虛領頂勁,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松腰落胯,兩胯根要始終保持窩形,邁步時,實足的胯根,要微向里抽旋而下沉,腰胯同步旋轉。
要做到外三合,有時錯對相合,有時同步相合,上下保持一條線,移重心時,實腿胯要松沉,另一腿要放松隨腰轉前提,先合胯,后開胯。定勢時,虛實分明,先塌腰,后斂臀??柙俜潘?,胯襠既開又合,保持骶骨有力。
總之,腰胯襠要密切協調配合,活腰應松檔、松胯,塌硬應開襠、開胯、落胯,擰腰應扣襠、轉胯。只要掌握了胯關節的開合、松沉、旋轉,腰襠勁的耐力、彈力、爆發力就能產生,這樣才算悟出太極拳技擊之奧妙。
胯部訓練的三個動作
外旋
胯的主要作用是旋轉,其有多種,胯部訓練有力,對我們練好太極拳有很大的幫助。
以左摟膝拗步接右摟膝拗步為例,左弓步時,左腳在前,右腳在后。隨左腳向左外擺45度,這個腳擺的過程,連同左膝蓋,左胯根一同外擺,對于胯來說,這就是外旋。
這一動作要領比較復雜,需要大家反復練習才能掌握。
外旋的時候,要注意左側胯的股骨頭外側、膝蓋外側、踝骨外側,在一個垂直側面上同時轉動。外旋時,胯根、膝蓋都要要守住,不能向后移動重心,同時膝蓋也不能向前跪。
外旋,也可理解為以腳跟和胯根、同一側的腰為“門軸”,以膝蓋外側、胯根外側、腳踝外側為“門扇”的轉動。
里收
隨繼續向前移動重心,上右腳接右摟膝拗步時,隨繼續向左轉腰,而跟進右腿,此時,隨轉腰,胯根要向尾閭方向里收(在此動作中胯根向左、再向身體里側收),這叫里收。
這一點,需要我們協調好自己的重心位置。
里收實際上是讓胯骨大的股骨頭轉子,收到同側腳后跟里側。
也就是左腿單腿屈膝下蹲時,將左腿的股骨頭向左腳腳后跟里收,使得左胯外側、左膝蓋外側和左腳踝外側,繼續保持在一個上下垂直的側面不變。
如果,左胯根在左腳踝外側了,那么左膝蓋勢必和左腳尖不在一個方向上,三個點構成的面不是垂直地面的平面。這樣身形和穩定性、平衡感將遭到破壞。
里收,通常就是把臀部管好,讓左邊的屁股不要頂出去,而是要讓尾閭繼續保持正中,很多人把此時,把尾閭坐在左腳腳后跟上,這樣就把胯根給擠到外邊去了,里和外,即是以腳后跟為依據的,腳跟外側,叫外,腳跟里側,叫里。所有此時胯要里收。
下沉
下沉,是指從開始轉動直到右腳上步落地這個過程中,胯根都是邊轉邊沉的,沉在外形上不是要下落多少,而是在運動中繼續保持胯根松開,就像坐在凳子上練拳一樣。
不能在旋轉和移動中上下有起伏,所以用沉來約束胯的上下起伏。
胯的外旋、里收、下沉是練好摟膝拗步的關鍵,在整套傳統楊氏85式里面,只要是腳外旋而上步的,胯都是外旋里收下沉的。
例如進步搬攔捶、左右野馬分鬃,上步指擋捶、上步攬雀尾等。有時候腳下不動,但是隨轉腰向前上步,胯一定要外旋里收下沉的。這也是逢轉必沉的規律體現。學拳要學規律、懂規律、用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