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之所以被推廣,是因為太極拳的好處被人們不斷的證實。太極拳教程中很注重太極拳的養生,因為時代發展的需要,太極拳的養生功效受到人們的喜愛。下面我們跟著太極拳學習一下如何養生。
養生功夫和技擊功夫是太極拳的主要兩大功夫,這兩者相結合便是太極拳之道,怎樣練好太極功夫呢?請看以下幾方面。
練拳不懂養,百練功不長。既要明理會練,又要得法懂養。不會練即不會養,不懂養即會傷,會練會養才能成功。
第一要懂養什么
即內養三寶精氣神,外養三體身手步;內養津血液,外養筋骨肉;內養五臟六腑,外養四肢全體;在內養性養德,在外養形養拳;養后天,返先天;養先天,化后天。養是多方面的,包羅萬象,貫穿始終。
第二要懂如何養
用心意用功能夠達到修心養性、修身養拳的作用,心能夠控制人的七情六欲,所以活動太過會損傷三寶、傷先天,因此要會練懂養。
一在心,即清靜之心能養精,平和之心能養氣,虛無之心能養神,寬容之心能養性,行善之心能養德,誠敬之心能養道,平淡之心養五臟,舒暢之心能養形,中正之心能養拳,堅韌之心能養志。
二得中,即行拳練功,推手較技,處世待人皆要致中達和,心誠中和,身形中正,不偏不倚,陰陽平衡,不頂不丟,剛柔參半,無過不及,恰到好處,行于中,轉于中,開于中,合于中,伏于中,發于中,擇其中和之道而行之,得其中和之道而養之。
行中和元氣,養浩然正氣。 三逆運,即逆運先天真陽,不為后天假陽所傷。如:后天識神當道,心思亂用,則先天元神受損;逆運者收心求靜,抑制后天妄動,而養先天。
如:若是后天運動太過則會損耗元氣,損害到先天的元氣,因此練習時要掌握住運動的度。
如:人習慣用后天拙力,大力勝小力,手快打手慢;而太極拳主張用意不用力,四兩撥千斤,逆運者以先天混元氣發動肢體運動,勁由內換,力從人借,引進落空,以小力勝大力。修煉太極拳功,不懂逆運之理,就不會練,不會養。
第三要懂怎樣練為養,怎樣練會傷
如:靜練為養,急練會傷;慢練為養,快練會傷;放松練為養,緊張練會傷;用意練為養,用力練會傷;中和大方練為養,心存打人念會傷;斂神聚氣練為養,片面發勁跑氣會傷;練拳似休息為養,疲勞身心練會傷;練拳似行氣為養。
努氣練會傷;推手善柔化松放者為養,頂力相抗不善運化者會傷。 會練懂養既可卻病延年,使精氣神三寶虧者復原,圓者更圓;又能增長功力,使自身混元太極體的氣能、電能、磁能不斷增強,形成威懾力,出神入化,功夫攀入大成。
養生功效
多年的修煉實踐表明,本方法的養生健身功效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是強身健體
特別是修煉靜樁功,可學會排除外界干擾和主觀意識支配,使身體生理機能回歸到自然調理狀態,通過養精化氣、疏通經絡和調節內分泌,實現五臟六腑的生理平衡,產生無病強身、有疾康復的功效。
第二是調節心理狀態、防治精神抑郁
經常體悟虛極靜篤、天人合一之境界,可使人心胸豁朗、無私無欲、無懼無畏,緩解心理壓力;經常習練動樁功,則可借助任督通順,起到內里按摩和通絡活血作用,使身心俱感舒適愜意,煥發精神活力。
第三是有效防治中老年退行性疾病
如頸椎腰椎勞損,骨質增生引起的肢痛,生理機能退化過快,內分泌失調引起的焦慮及膚癢,以及失眠、健忘等癥。
第四是有助于加快術后、病后及傷后的身體恢復
特別是對顱腦手術后的肢體麻木偏癱、腦血栓后遺癥及跌打扭傷等患者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