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手一直是習太極拳的一種提升,很多人雖然掌握了太極拳的要領,但是不知道推手的要領。太極拳教學中會談及推手的文章,推手是將太極拳的特點更加加深化。下面我們跟著太極拳好好學習一下。
太極拳是推手的基礎,推手對太極拳來說,是一種檢驗和提高。要明確原理,掌握到正確的訓練方法,才能練就。
太極拳的內在運行方式
1、物體與人的動平衡
首先,我們必須明確重心的概念,在地球引力作用下,每個物體都受到重力的作用,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點,這一點叫做物體的重心。當一個物體的重心偏移了支撐它的底盤時,就會傾倒。
陀螺在旋轉時產生轉動慣量,不斷變化的各方向的離心力形成對稱產生動平衡。此時,由于它的重心垂線與中心線重合,陀螺僅以軸端接觸地面,就能保持穩定轉動。
重心是否在物體上,這個可以根據體積和比重計算的,如果是同質量而且對稱的物體,其重心就是在物體的中心位置。
以臺球為例,他的重心在圓心,當桿子擊到球面中心點,其作用力貫到球的重心,臺球就順著這兩點的延長線滾出。如果,桿子擊到球的側面,它就偏轉。
同理,人站立時,重心點大約在腹部中心,但是,由于人體的形態在運動中是變化的,所以重心也隨著變化。
2、太極運動中的動平衡
經過長期基本功、站樁和打太極拳的訓練,身體應做到以下要領:虛領頂勁、收頷、豎項、含胸拔背與松腰落胯、氣沉丹田同在,達到身體上下對拉拔長。裹臀、屈膝、圓襠、雙腳趾抓地,使兩腿如富有彈性的“懸臂梁”托住身體,并予調正。
用身價支撐兩側相對稱的沉肩、墜肘,像天平的方式保持身體的平衡。腰是太極拳的主宰,帶動全身螺旋轉動。
由于人是雙腳著地,當身體扭轉到一定幅度就會被自鎖,而太極通過身體的虛實變化,達到“往復要有折疊,進退要有轉換”,做到立身中正,運轉自如。具體過程為,當腰向左轉時,依次帶動胯、左腿逆時針轉動至左腳,通過全身各關節的曲率變化及力度調節,左腳底對地面碾轉中不斷改變著力點,使左腳起到一個的軸端作用,讓身體經左側過渡旋回,身向左轉,其作用力促動胯及右腿反向順時針轉動,使重心沿“∽”路線逐漸向右移動。
當重心移到右側,腰向右轉,再經右腳,使身右轉推動重心沿著“反∽”軌跡向左返回。重心左右移動的方式相同,唯方向相反,來回的運行路線連成一個“∞”形。
太極陰陽圖表達了它的含意;太極運動中,身體的重心在二腳之間移動,這個運動的范圍,以一個圓圈表示,它就是支撐身體的底盤。身體重心在這個圓內的運行軌跡∽,將圓劃分為正反對稱的兩條陰陽魚,它表示重心在移動時,身體兩側的虛實是逐漸相互轉化的。兩個魚眼表示了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實,不全然占煞,虛,并非全然無力。太極圖間接表明,身體不允許出現“雙重”,否者轉動不靈。
太極拳推手基本的要求就是:輕靈、松柔;用意不用力,意動形微動。要想真正提高太極拳推手的水平,必須做到:粘、連、隨、走。
一、“粘”
1、只有,當與對方接觸時,真正做到不丟不頂,輕如蜻蜓點水一般,才能夠似如膏藥,毫不費勁地、輕輕地粘貼在人體的某一個部位。同時,不可再施加任何輕微之力。
2、光是,輕而粘貼在對方人體的某一個部位,遠遠不夠,還得讓對方感到,接觸到的地方,似乎輕而無力,又沉而堅實,威脅很大。難以擺脫。
3、神不知鬼不覺地依附在對方的某一個部位,使對方丟也不是;頂也不成,束手無策、進退兩難。
二、“連”
1、只有,在與對方接觸、輕柔相交的頃刻,不僅,輕而粘貼住對方,而且,瞬間,牢牢地控制住對方的重心,使對方有一種拔根、全身浮動的感覺。這就是“連”。
2、不僅如此,同時,通過接觸點使兩個人,真正連成一個整體,他就是我,我包含著他。不單單是舍己從人、而是,我中有他,我、他就是一個整體。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連”。
三、“隨”
1、由于,自己牢牢地控制了對方的重心,就可以隨心所欲地,通過自身的意念(氣息),任意地改變對方的身體平衡,達到牽制、掌控對方的重心,輕而易舉地連根拔起對方,輕易將對方拋出。
2、對方的重心,就是中正之本,平衡之基礎。掌控了對方的重心,就可以叫他隨我而行!只要,稍稍用意就可以無所顧忌地、隨意而控制對方的平衡,使之處處時時陷入,隨我而行的被動處境。這就是有“隨”而致的,用意不用力,意動形微動。推手的高境界!
四、“走”
1、熟練、巧妙、輕靈地掌握了“粘”、“連”、“隨”,那么,對方只有乖乖地依照我的意念,心甘情愿地“走”了——不費吹灰之力,將對方隨意拋出。
2、只要,對方一與我某一個部位接觸,我通過“粘”、“連”、“隨”,就可以輕描淡寫地叫對方,服服帖帖地被牽著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