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教程中有說到,丹田是人體力量的聚集地。人也是因為丹田在發揮著巨大作用,所以才會支撐著。太極拳教學中提及練習太極拳就要將丹田運轉好,那么,在練習太極拳時如何運用丹田,我們跟著太極拳一起來學習吧!
丹田,煉精化氣的地方
丹田是各門派都非常重視的部位,這也反映了中國傳統武術與中醫之間的關系,中國武術對丹田尤其的重視。
從養生健身來看,丹田是一個很重要的部位。“丹田”這個詞是從道家來的,其意思就是煉丹的田地,它是一個部分,并不是一個穴位,下丹田的部位一般是臍下三寸。
道家為什么把這里當作煉丹的田地呢7道家講究內養,認為這里是煉精化氣的地方。武術家把道家的學說引進過來,就形成了武術的丹田功法。通過實踐,也證明了丹田在武術修煉中的重要性。以前,有許多老武術家講:“勁力在哪里?勁力在丹田。”
按照現代醫學角度講,丹田是在肚臍下的12到15厘米左右的位置。丹田加大腸道的蠕動,增強人體的消化功能。
另外,人的大腦中有一種物質叫腦肽,腦肽對腦細胞起到營養作用。有的科研人員研究發現,在人的小腸中也有一種肽,這種肽的作用和腦肽的作用相同.這種肽被稱作腸肽。腸肽不僅對五臟六腑有益.而且對大腦也有益。重視丹田的修煉,能增加腸肽的分泌。
因此,重視丹田修煉,不僅具有健身養生的功能,而且隨著練功的深入,比如通大小周天,也能對大腦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另外,“氣沉丹田”能使橫膈肌上下運動,這對人體的五臟六腑起到了按摩、擠壓、抻拉的作用,有利于臟腑功能的保健.從而有利于人體健康。
丹田修煉的另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提高武術的技擊功能。武術中所有的技擊發力動作,甚至是抗擊打能力,都和丹田聯系緊密。
人體發力的時候,呼氣發生后突然閉起,使身體內的壓力陡然加大,膈肌下沉,這時就有了氣沉丹田的感覺。
這是人體發力的一般規律。外國人雖然沒有講丹田發力這個概念,但是其發力原理是一樣的。比如舉重,運動員大喝一聲,舉起杠鈴時,也必須是氣沉丹田,腹內壓強增大,腹肌、腰背肌繃緊的。這樣才有利于發力。發力時還要提肛,這也是為了閉氣。如果氣閉不住,勁力就散了。所以,武術上所謂的“氣沉丹田”“氣灌丹田”,都是為了發力。
綜上所述.丹田在中國傳統武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有的武術和氣功,都重視丹田的練養。所有的武術發勁,都注意“氣沉丹田”,做不到“氣沉丹田”,發力就沒有力量。雖然外國武技和體育沒有這個概念,但是.在實際運用中.也是這么做的。
丹田部位雖然從解剖學上講沒有什么特別的.不過是肌肉、小腸、大腸,但是這個部位確實對人體的養生保健以及發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國武術特別重視丹田的修煉和調養。
練太極拳氣沉丹田的七大招
1.抱丹田
練這一功法的時候,可以是早上空氣清新的時候,然后身體自然的站好。
2.轉丹田
身體站直,然后左腳向右邊跨一步,丹田中要充滿意念。
3.晃丹田
立正站定,左腳向左開一步,與肩同寬,全身放松,用腰部帶動,自左向右作圓形晃動。但要意守丹田,以丹田為圓中心。
4.揉丹田
如前兩腳立正站立,左腳向左開一步,與肩同寬,兩手虎口張開對稱放在丹田兩旁。
5.擊丹田
如前兩腳站成與肩同寬,全身放松,然后伸左腳向左前方半步,兩臂鳥展翅一樣向后用力展開,為白鶴亮翅,舌頂上腭吸氣。
6.折丹田
輕步站開始,上左步,左手掌向右腮護去。再上右步,右掌向左腮旁護去。
7.提丹田
立正站立,右子領左手,高舉在頭部,右手心向左,左手掌附在右掌根處,兩腳尖掂起,向空中吸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