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了解到一位堅持練習太極拳20的老人,老人家身體不好,但是每天都會堅持練習太極拳,這位老人也琢磨到了太極拳的好處,學習了太極拳的特點,現在一把年紀仍然每天都在堅持,下面我們看一下太極拳。
八旬老人自學太極拳二十年如一日練就好身體
每天清晨,只要天氣適宜,活動廣場上總會出現一位老人在打太極拳。難以相信,滿頭銀絲的老人已經80歲了。老人很開心的說道,太極拳給了他一個好身體。
“棄文從武”老人自學太極拳
上世紀90年代,他退休后便賦閑在家。一次,女兒給他帶來一本《太極拳》雜志,立即勾起了他過去練太極拳的回憶。反正閑著也是閑著,不如多運動鍛煉身體,這位老人就照著書上的圖樣,一招一式地自學起來。為精益求精,這位老人還花了上千元購買一臺VCD播放器和不少太極拳教學光盤。
自學太極拳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這位老人拿出了當年破案的精神,“當時案件留下蛛絲馬跡,我們都想方設法破案呢,現在學個太極拳怎么能學不會呢?”那段日子里,這位老人跟著光盤每天學一式,家人看著電視里的標準動作幫他糾正。
慢慢的,這位老先生不但學會了每個招式,而且還將每個招式都背了下來。
小腿骨折,他仍堅持鍛煉
以前有點基礎,加上悟性好,這位老人很快就掌握了要領,后來幾乎達到了癡迷的程度。這些年,因為經常打太極拳,他身體硬朗了許多,很少生病。
2004年,這位老人在買菜回家的途中,不幸出了車禍,一輛三輪摩托車將他的左腳小腿撞成骨折。“當時醫生要我靜臥休養,不讓我做劇烈運動,還說我以后可能站不起來。”
這位老人指著他的小腿說,當時休養了一段時間后,身體稍微能活動下,他就在家扶著墻或在家人的幫助下鍛煉。到了2005年元月,通過不間斷地練習太極拳,他受傷的小腿已能夠活動自如。
后來給這位老先生治療腿傷的醫生說,很難想象到竟然恢復的這么好這么快。
“我這個人坐不住,雖然醫生不讓我運動,但是我認為打太極拳對氣血恢復有幫助,所以堅持練習不放棄。”這位老人說,骨折后子女非常反對他打太極拳。
但看到他通過練習太極拳,腿部恢復得越來越好,也開始慢慢支持他打拳,現在不但支持他,還經常督促他練習。
談到練習太極拳以來深的體會,這位老人說:“這幾十年來,我每天堅持打2小時的拳。除了腿受過傷外,身體沒有任何大毛病。每次打完拳以后,我都覺得腦子特別清醒,渾身有使不完的勁。
以“拳”會友,交流心得
“現在打太極拳的人越來越多,但不少人對太極拳還有一些誤解。”
這位老人說,由于太極拳是傳統武術,在古拳譜和一些資料里,有不少神秘色彩,許多東西說的比較玄,加上這幾年武俠小說的流行,使許多不了解太極拳的人有一些夸張的理解,也有一些人不屑一顧。
“實際上,太極拳的技擊技術是科學的,是巧妙利用人體力學和人的生理條件的一種搏擊技巧。至于氣功,太極拳是有練氣的說法,但就個人體會而言,只是一種練拳以后得到的個人感覺。
所謂的內勁,實際上也是一種發力技巧,和醫學里的氣功是有區別的。”
這位老人告訴記者,為了與“高手”交流,他總會選擇不同的地方鍛煉。南山公園、湖邊和各個小區的廣場都有他的身影,遇到打得不錯的,他就會上前攀談;看見新手,這位老人也會指點一番。如今,他已經認識了十余名年齡差不多的太極拳愛好者,經常一起交流心得。
老年人常練太極拳的三大好處
彌補了人體機能后天不足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會在不經意間就會形成一種習慣和思維方式。
這些習慣定勢,一方面提高了動作效率,一方面也釀成了人體運動的缺陷。也就是說,凡是習慣動作多屬單向偏頗運動。
提高了神經系統的敏感度
人體老化,先發于神經系統的萎縮和衰竭。
保持了人體能的中和態
就運動與生命的關系而言,歷來說法不一,通常以為:生命在于運動,其理取自流水腐、戶樞不蠢;也有人認為:生命在于多靜,以減少機體的磨損和功能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