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環境的污染及生活的壓力,更多的人注重身體保健。大家都知道太極拳的健身作用,但是太極拳的的保健作用知道嗎?保健作用也是太極拳的特點,太極拳教程中會教如何做能夠起到保健作用,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太極拳吧!
太極拳在生理保健中的作用
太極拳具有強身健體、搏擊技藝的雙重性,特別是太極拳的醫療保健作用越來越被人們關注。
下面將太極拳對人體各器官系統的生理影響分述如下:
1.太極拳對神經系統的影響
我們知道,人類依靠神經系統的活動,以適應外界環境并改造外界環境。練太極拳時,首先要求精神貫注,“意守丹”,不存有雜念,即要“心靜用意”。
在意識的支配下,人的意念集中在動作上,這樣能夠排除大腦的雜念,專注指揮全身的系統機能的協調,使神經系統自我控制力提高。
其次,練習動作需要“完整一體”,從眼神到上肢、軀干、下肢,上下不散,前后連貫,綿綿不斷。
同時,由于某些動作比較復雜,需要有良好的支配與平衡能力,因此要求大腦在緊張的活動下完成,這也對中樞神經系統起著間接訓練作用,從而達到強化大腦的調節目的。
2.太極拳對心臟血管系統及呼吸系統的影響
就太極拳動作的組成來說,它包括各組肌肉、磁節的活動,也包括有節律的呼吸運動,特別是橫隔運動。因此它能加強血液及淋巴的循環,減少體內淤血。肌肉的活動保證了靜脈血液回流,呼吸運動同樣也加速靜脈的回流。
太極拳的動作非常的舒展,并且要求意識的呼吸與動作協調,這便能加快血液與淋巴的循環。
3.太極拳對骨骼、肌肉及關節活動的影響
太極拳螺旋式的弧形動作使全身各部肌肉群和肌肉纖維都能參加活動,經過反復地纏繞絞轉,使肌肉能拉長到一般運動所不能達到的長度,長年累月如此絞轉,一張一弛,使肌肉勻稱豐滿,柔韌而富有彈性,并增加收縮能力。
由于肌肉的收縮對骨骼的牽拉作用以及新陳代謝的加強,骨的血液供給得到改善,使骨的形態結構和性能都發生良好的變化,骨質也變堅固,這就提高了骨的抗折、抗彎、抗壓縮和抗扭轉方面的性能,不易發生變形和畸形。
4.太極拳對體內物質代謝的影響
據有關資料顯示,太極拳對脂類、蛋白類及無機鹽中鈣、磷的代謝得良好的。有報道說,老年人鍛煉5~30分鐘后,血內的膽固醇含量會下降,而血中蛋白含量增加,這樣動脈硬化的癥狀也會大大地減輕。
5.太極拳對消化系統的影響
由于神經系統活動能力的提高,可以改善其他系統的職能活動,因此它可以預防并治療某些神經系統機能紊亂而產生的消化系統的疾病(運動、分泌、吸收的紊亂)。此外,呼吸運動對胃腸道起著機械刺激的作用,也能改善消化道的血液循環。
太極拳醫療保健價值實現的程度如何,與能否產生和完成心理注意過程有極大關系,有四個問題要解決。
①太極拳心理注意要“穩定”,要排除其它刺激物,即一切思慮、一切外界的干擾,避免分散,心無二用,神寧志靜,以修養性情,休息肉體。
②太極拳心理注意要控制適當的“緊張度”。不必要的緊張固不足取,但有規律的緊張卻是強體固質的進取性方法,以意導體必先振奮精神,關鍵是把握好尺度。
③太極拳心理注意要提高“分配”水平,特別是同時進行的兩種以上的活動,如手與腳,肢與體、形與神相隨或相合,向前退后,左顧右盼要面面俱到,就必須在活動之間的聯系上下功夫。
④太極拳注意還要搞好“轉移”,把注意在自身或周圍環境之間能動靈活地轉移,對于“虛實宜分清楚”(《拳經》)極關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