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一套要求非常嚴謹的武功,想要學好太極拳,我們需要掌握好當中的一些學習要領,才能有所突破,那么關于太極拳的學習要領有哪些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做一下簡單的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太極拳的學習和提高,我們應注意以下四個基本要領。
一、動作連貫,柔和纏繞,勁力完整
太極拳要求手、腳、頭、眼神配合一氣,保持上下相隨,節節貫穿,連續圓活,輕松自然地做好每一個動作。
在每一個動作的轉換過程中不能有停頓和斷續的感覺。似停而非停,在似停的一瞬間,動作表現得極緩,但仍要保持所有的動作能纏繞不斷地進行。
太極拳的動作講究節節貫穿,這需要我們熟練每一個基本動作。
整個一套太極拳的勁力配合也較講究,自始至終盡力均勻。動作的速度須保持大致相等,不能妄動拙力,要快均快,慢均慢。尤其是初學者開始速度要慢,反復練熟后,再逐漸加快。
二、呼吸配合,意念集中,以意導動
太極拳在準備開始時,首先要調整呼吸,初練時用自然呼吸,循序漸進后用腹式呼吸。練習中呼吸應配合動作。
一般呼氣時間稍短,此時動作均在推、展等末段部分;吸氣時間稍長,此時動作處于收、提等動作的開始階段。
所以說,呼吸的作用在太極拳的學習中是不可忽視的,當呼吸與動作相統一了,自然可以達到行云流水的境界。
三、保持體位,以身帶臂,自如舒展
起勢后,架式的高低根據練習者的身體條件和掌握程度決定。初學者可略高點,熟練后可把身體逐漸放低,越低運動量越大。動作以腰為軸,帶動四肢。腰用力得當,可加強發力,提高發力的速度。腰部須豎直,才能堅強有力。
四、動作協調,剛柔相濟,柔中寓剛
一般來說,動作的終點,定勢為“實”,動作的轉變過程為“虛”。實的動作和做動作的部位,用力要求沉著、充實,各動作體現出松沉、穩定、有力;虛的動作和做動作的部位,要求輕靈、含蓄。
太極拳的鍛煉要點體現在“由松入柔,積柔成剛,剛復歸柔,柔剛相濟”。柔與剛始終貫穿在各式太極拳的運動之中,也是練好太極拳的基礎。
樁功
樁功,又稱“站樁”,即雙腿站立練功。拳諺講“百練不如一站”。站樁基本的是馬步樁,又稱“無極樁”。即雙腿分開,略寬于肩,腳尖向前,屈蹲成馬步。腿的彎曲度可大可小,即視身體條件而定,角度越小即身體越低越吃力,功力也越大。
開始練功可用高架,隨著功力增加,逐漸降低。但高不能直立,必須保持一定角度;低大腿不能低于水平。頭正項直,身軀中正,膝蓋不超過腳尖。垂肩墜肘,胸部微含,松腰落胯,收腹斂臀,如同端坐在凳子上。環手抱于胸前,如同抱一棵大樹。
其它要領與靜功相同。做好“三調”,然后靜站不動,堅持時間越長越好。站一定時間就會有種種生理反應,如雙腿發脹、酸痛,甚至發抖,雙手有麻熱感,身體有膨脹感,出口水,腸鳴排氣等,這都是正常現象,說明外靜內動,血脈流動與新陳代謝加快,腸胃蠕動加強。練久了,會感到全身無比舒暢,欲罷不能。
還可以站虛步樁,前腳掌或腳跟著地,后腿支撐, 力量分配約前三后七。也可站獨立步。
以上為定樁,是靜止不動的;還有活樁,即有動作的。常做的有“升降樁”與“開合樁”兩種。“升降樁”如同套路里的“起式”。雙手向上托起,如托重物,到與肩同高,轉手下按,同時兩腿屈蹲,再慢慢托起,反復進行。高度可由高到低,到完全蹲下。
動作要盡量緩慢。“開合樁”是站成馬步,雙手手心相對,置于胸前。開時雙手外撐,與肩同寬;合時雙手內合,與臉同寬,雙手相吸相系。在雙手開合同時,全身也像氣球充氣一樣,隨之開合。樁功可能還有許多形式,套路慢練就起一定的樁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