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現在已經越來越受人們的喜愛了,在清晨的時候,經常可以看到很多人在公園里練習,男女老少皆有。現在學習太極拳的人越來越多,對于初學太極拳的人來說,該如何學好太極拳呢?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述一下幾個要點。
對于初學者而言,太極拳的基本身法要領是需要知道的,以下四點即為太極拳入門身法要領。
一、虛領頂頸
頂頸是指頭容正直,仿佛有頸貫頂之意,頭為一身之主宰,頭容正直,精神方能振作,不過正直之中,宜含虛靈(即不用力之意,方為合法,十三勢歌云:滿身輕利頂頭懸。),若意外遇到跌仆時。而頭部不致觸地受傷,即此“頂頭懸”之功。
二、 涵胸拔背
涵胸是胸部向內微凹,使橫膈下降,以為氣沉丹田之助,拔背是背部向外微凸,使脊柱垂直,力發于背,閱者不可誤會如此姿勢,會影響肺部發育或呼吸,若然,恐是過猶不及之誤,此姿勢如同僧人合什,復放下雙手時之姿勢無異,純任自然,安舒毫不勉強。
做到含胸拔背,也需要我們身體保持中正,不偏不倚,才能有效貫徹太極拳學習的精髓。
三、 松腰垂臀
松腰即使腰部輕松之意,太極拳之轉動變化,皆系于腰,故曰:命意源頭在腰隙。腰部舒展,不但氣易下沉,運轉靈敏,而且下部得力,不致有上重下輕之弊。
垂臀是使臀部下垂,不向外突,凡蹲身時宜注意,方不致為松腰之障礙,若突臀,必至連帶發生挺胸、氣促、身浮與腰硬之毛病,使得身體變成剛整,易失去重心。
四、 沉肩墜肘
肩不沉,則胸廓以上皆受束縛,氣向上逆,肘不垂,則勁不能長,而兩肋亦失其保護,尤要者,欲求其松,非沉肩墜肘不為功也。
如將以上四點要求做好,太極拳的學習必定會有所進步。
至于涉及精神方面之準備,則有下列二項:
一、 純以意行
太極拳忌用力,對于各種動作,須以意貫之,如導引家之運氣無異,譬如兩手上舉,并非手自行向上,而是意使之向上,意不停則手不停,意一斷,則手即不動,日久自能養成一種想象力,所謂:以心行氣,以氣運身。此為吾人心理支配生理之妙用。
初學之人,能知此理,能知不妄用力,對于平淡無奇之練法,便易于漸入佳境,而不致有厭倦之意。一套太極拳,練數十年而不輟而不厭者,蓋以其非使運動身體,作姿勢之表現,而實運用心意,內蘊無窮變化,意味深長,有如弈棋及書法,九而彌精,永無止境。
二、 形神合一
太極拳所練在神,故盤架子時,精神必須內斂,使與肢體之運動,合而為一,然后方能感覺敏銳,舉動輕靈。《行功心解云:全身意在精神。茍神不在。意亦無存,雖手足舞動,可謂全無意思。
此外,就氣之方面言,要氣沉丹田,但必須呼吸自然,初學者切不可自作聰明,誤 解用氣,關于此點,鑒泉師言之確切,師云:凡人喝茶用飯之際,從不注意到呼吸,亦未聞有人因喝茶用飯而壞者,茍喝茶用飯時,亦要研究何時為呼?何時為吸?如何 如何用氣?如是而不壞者幾希,此為簡而明之解釋。
外表姿態,與內在之意、氣神方面,既已清楚,吾人可以開始練習矣。練習太極拳, 通稱“練架子”,亦稱“盤架子”,但不如吾人日常所慣稱之“打拳”為簡便,打拳只須有方丈之地,便夠應用。在一般事務紛繁之人,早晚好練習兩次,每次約費一刻鐘或半點鐘,即可得到卻病延年之奇效,飯后或過飽,好稍事休息,然后開始。
如精神疲倦,練一趟拳,可以振作精神;若心神恍惚,意無所屬之時,不如不練。練時之環境以靜為佳,空氣清新固好,惟有時偶然緊閉窗戶,練完可能出一身汗,亦未嘗無益處。打拳后如覺腿部過強,可略微散步,籍作調劑。飽食足睡,為運動之根本,如機器之有充足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