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柔”是太極拳的本質,學習太極拳我們離不開對松柔的理解和運用,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講一講如何才能真正掌握到太極拳的松柔,通過下文講解,相信大家會有所認識和提高的,同時也需要大家經常性的練習。
學習太極拳,我們需要掌握當中的陰陽學說,這是太極拳的內在思想。
太極陰陽學說規范太極拳為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的拳種。學練太極拳,松柔功夫是必修課,開蒙第一課就應對弟子宣講練拳必須松柔,“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用意,不要用力”。
太極拳的拳理拳法規范從學者必須修煉松功。太極拳經典教科書的教旨,開篇便是松柔,“極柔軟”“關節要松,虛靈在中”,法理陰陽,陰陽是開合,虛實。陰為隱、為開、為虛、為松、為柔、為空、為無。
對于當中的要求,大家需要學好太極拳當中所包含的的辯證統一的關系。
身上不具備松柔功夫,難以把握陰陽變化。只陰不陽不可,只陽無陰也不成其為太極拳。世界萬物從無到有,一生二,二生三,獨陰不生,單陽不長。
我們走路,也是左一腳,右一腳,陰陽互換。當前在每個公園里都可以見到太極拳愛好者練拳或兩人推手,全民健身重在參與,動便受益,練可強身,無可非議,只能鼓勵更多的人投入到全民健身的運動中去。但他們的動作遠遠不夠規范,如果向深層次修煉,就不符合太極拳學的要求了。
過去有一句“兩軍對陣勇者勝”的話,大家都認為是真理,無人對它的真理性提出疑義。但是,絕對不能以常人的眼光去看待太極拳學。
學太極拳需要將自己的眼光放長遠,同時也需要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問題。
太極拳學有太極拳學的語言和目光。兩位武者站在比武場上絕不是勇者勝,而是松者勝。兩位拳師放對,也絕不是本力加技巧取勝,仍然是周身肢體放松者執牛耳。
兩個人掰腕子,拿住反關節也還是放松者占上風。這是太極拳人的語言和眼光,也是拳之理。練太極拳,修煉松功同一個道理,以常人的目光審視松功,以常人的思維去認識、理解太極拳的松功,是練不成松功的。
認識在一般水平上難以把握松功的度,不能把握度,談何練呢?所謂“度”,就是在對松的認識、理解的理論基礎上,對周身松、局部松的感覺,也就是常聽人說的“找感覺”,如果找不著感覺怎么練松功呢?
具體將這一問題說明白,涉及到太極拳的理論研究。從拳理論述,太極拳具有三大功能,概括為體、用、養生。
體,是練拳。通過拳術運動,得到心理的滿足,通過拳術鍛煉獲得健康,增強體質。
用,是技擊。也是防身術,遇有突發事件,挺身而出,以太極拳的技法和招數自衛、制敵。
養生,通過練拳得到身體健康、祛病、延壽。即練習太極拳的健身功效之所在。還要有一個健康的心態,心平氣和,不貪榮華富貴,不為錢財奔命,平衡陰陽與世無爭,人生境界平和。
不論做什么事心靈和頭腦都是放松的,真正達到養生之目的,很自然的就能開發大腦智慧。
我們說了這些有益于身體健康的話,前提都不是以僵滯、緊張、強悍得來的。萬事歸復于自然,身心不放松什么也得不到。松功于拳家是克敵制勝的重要條件,于普通人,健體、保健、祛病、養生,是絕妙的手段。
唯有心靜體松,才能使經絡通活,大小血液管道暢通,活躍腦細胞,開通心腦微細血管循環系統,使消化系統通順正常。習練太極拳就是掌握自身的生命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