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太極拳運動越來越深入人心,現在學習的人非常多,大家練習的時候需掌握一定的方法和要求,根據對太極拳前輩的經驗總結,小編為大家提出六條忠告,希望可以規范大家的太極拳學習,并能在實踐中得到提高。
學習太極拳,重在方法和技巧,我們要注意學習的科學性,同時也需要避免發生誤區。
一、習練太極拳要良師之指導、好友之切磋,而緊要者,是逐日自身之鍛煉。
終思無益,不如學也。若能晨昏無間,寒暑不易,一經動念,即舉摹練,無論老友男女,及其成功則一也。
太極拳的提高,真的是離不開一個好老師的指導,它可以幫你指出和糾正問題。
二、太極拳之程序,先練拳架,如太極拳、太極長拳;其次單手推挽、原地推手、活步推手、大捋、散手;再次則器械,如太極劍、太極刀、太極槍(十三槍)等是也。
練拳架時應注意內外上下:內者,即所謂用意不用力;下者,即氣沉丹田;上者,即虛靈頂勁;外者,即周身輕靈,節節貫穿,由腳而腿而腰,沉肩曲肘等是也。
初學之時,先此數句,朝夕揣摩,而體會之,一式一手,總須仔細推求,舉動練習,務求正確。
太極拳的練習,一定要重視嚴謹性,把握每一招每一式的動作要領和細節要求。
三、習練運行時,周身骨節,均須松開自然。其一,口腹不可閉氣;其二,四肢腰腿,不可起強勁。
此二句,學內家拳者,類能道之,但一舉動,一轉身,或踢腿擺腰,其氣喘矣,起身搖矣,其病皆由閉氣與起強勁也。
頭部不可偏側與俯仰,若有物頂于頭上之意,切忌硬直。
目光雖然向前平視,有時當隨身法而轉移,補身法手法之不足也。口似開非開,似閉非閉,口呼鼻吸,任其自然。如舌下生津,當隨時咽入,勿吐棄之。
身軀宜中正而不倚,脊梁與尾閭,宜垂直而不偏;但遇開合變化時,有含胸拔背、沉肩轉腰之活動,初學時更須注意,否則日久難改,必流于板滯,功夫雖深,難以得以致用矣。
兩臂骨節均須松開,肩應下垂,肘應下曲,掌宜微伸,手尖微曲,以意運臂,以氣貫指,日積月累,內勁通靈,其玄妙自生矣。
兩腿宜分虛實,起落猶似貓行。體重移于左者,則左實,而右腳謂之虛;移于右者,則右實,而左腳謂之虛。
所謂虛者,非空,其勢仍未斷,而留有伸縮變化之余意存焉。所謂實者,確實而已,非用勁過分,用力過猛之謂。故腿曲至垂直為準,逾此謂之過勁,身軀前撲,即失中正姿勢。
腳掌應分踢腿、與蹬腳二式,踢腿時注意腳尖,蹬腿時則注意全掌,意到而氣到,氣到而勁自到,但腿節均須松開平穩出之。此時易起強勁,身軀波折而不穩,發腿亦無力矣。
四、練習時間,每日起床后兩遍,若晨起無暇,則睡前兩遍,一日之中,應練七八次,至少晨昏各一遍。但醉后、飽食后,皆宜避忌。
五、練習地點,以庭院與廳堂,能通空氣,多光線者為相宜。忌直射之烈風與有陰濕霉氣之場所,因身體一經運動,呼吸定然深長,故烈風與霉氣,如深入腹中,有害于肺臟,易致疾病也。
六、練習之服裝,宜寬大之中服短裝與擴頭之布鞋為相宜。習練經時,如遇出汗,切忌脫衣裸體,或者冷水揩抹,否則未有不患疾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