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注重基本功的練習,而步法是基本的,它是學好太極拳的基礎。在太極拳的步法中,貓步的運用是非常廣泛的,所以我們要想學好太極拳,就得將貓步學好。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具體講一講貓步行走有哪些要求。
太極拳的貓步特點是輕靈、穩健,提腳不蹬,給人以輕盈流暢的感覺。下面是學習它的三個要領:
一、左右腳的虛實轉換不是用力,而是用意氣來轉換
上步時,假如上右腳,右腳由后方腳尖提起,運往前方腳跟落地為止,在此過程中,須將全身的重量徐徐移于左腳,此時左腳為實腳,右腳為虛腳,骨節脫開,筋腱放長,胯關節松沉,腰關節放松,命門向前走到極限,變成前折(前凸),此時尾閭接近前腳跟,重心完全落在左腳,繼而提起右腳,如何提?這是步法中的關鍵。
概括起來就是三點:提腳、運腳、落腳,酷似書法中起筆、行筆、落筆。按照祝大彤老師的說法,叫做“實中實,虛中虛”。我的理解是,提右腳之前,左腳再松一次,腳下產生無窮的彈力,內氣直達脊背,叫做氣貼脊背,利用脊氣將右腳輕輕提起,從右腳尖離地開始,實胯托著虛胯將右腳前送到位,到腳平松落地為止,在虛實的轉換中,腰脊由前折變為后迭,脊氣將虛腳提起,丹田氣將虛腳平松落地,完成一組虛實轉換。
運用好虛實變換,是我們學習太極拳的關鍵所在。
總起來說,虛腳要虛凈,不要掛力,實腳要實足,全身重量落在實腳上,此時尾閭基本坐在實腳跟上,形成百會、尾閭、腳跟上下一條線。當然在“實中實”“虛中虛”的操作中,都不是用力,而是用意氣來完成,或者說在意念的指揮下,由松來完成。
虛腳的提起,不是靠軀體的前傾,腿的拉力和腳的后蹬力,而是靠脊背之內氣,將虛腳提起的。這就是提腳不蹬,落腳無聲,體現了“意氣換的靈”的虛實轉換,而不是用力轉換。
二、腰脊的運動軌跡
在虛實腳轉換的過程中,腰脊的運動軌跡是,由腰的前折(前凸)變為腰的后迭(后凸),拳譜曰:“往復須有折迭,進退須有轉換”。往復可以理解為前進、后退;折迭可以理解為前折、后迭。在脊柱這個系統里,腰關節的活動范圍大,不管是前俯、后仰、左歪、右斜全由命門來控制。
可見,貓步的運用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規律,不是毫無規律的。
為什么說腰為主宰呢?前幾天貓腰撿東西,不慎閃了腰,站著疼,坐著也疼,坐著躺不下,躺下起不來,拿東西疼,伸腿也疼,身體一動腰就疼,這才體回到腰主宰的重要性,全身的運動神經都有腰來控制的原因。
上步時,腰脊先前折(命門前凸),尾閭接近前腳跟,隨著虛腿的前移,腰脊漸漸由前折變成后迭(命門后凸),叫作先折后迭;退步時,與上步剛好相反,腰脊先迭后折。其變化規律,就像一條陰陽魚在漸漸的變換,陰極變陽,陽極變陰,此消彼長,相互協調,互為根鈕。
正是由于腰脊的變動,才使太極拳的身形不斷的變化,手、腳不斷的移動。特別應提醒的是,身形的變化,四肢的運行,必須以腰為主宰,就是腰帶四肢,四肢不能主動、自動,這是楊式太極拳特別的要求。
腰為主宰,也不是以力主宰,而是用意、氣來主宰。拳譜曰:“以心行氣,以氣運身,意氣要換的靈..等”,說明太極拳的運行,虛實轉換,都是用意、氣來控制,而不是用力來操作。
三、上下相隨其根在腳
何為上下相隨?上下相隨,就是上邊隨著下邊一起動,上邊指的是上身、太極手(含臂),下邊指的是太極腳(含腿)。拳諺曰“上下一條線,腳下陰陽變,頭上虛領頂,兩手空松轉”,拳經曰:起根在腳,發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行拳的每一動,先由腳下的陰陽變化,繼而引起腰脊的虛實變化,再由腰脊來主宰,帶動四肢的運動。
太極拳的運行過程,說到底就是虛實轉換的過程,說明白一點,就是身體的重心,在兩腳上虛實轉換的過程,人體的重心就在尾閭,重心是隨著腳下的陰陽變化而變化,尾閭到哪里,重心就到哪里,當左足為實足時,尾閭就坐在左足跟,百會、尾閭、腳跟上下一條線。
上下相隨其根在腳的全過程是這樣的:當某一動作到達極點,要轉換下一個動作時,手不能亂動,首先要虛領頂勁,然后松腳,當腳底一松時,不僅產生一個反彈力到達脊背來控制虛腳,同時身體重心勢必像水一樣的流到腳下,鉆入地心,改變了重心。
重心的改變是漸變,是節節貫串的變,像水一樣的流變,絕對不能突變、頓變。這就說明運動的根源在腳,上下相隨也是隨腳。
也許會有人提出,既然腰為主宰,為什么不隨腰呢?我想斗膽提出一種新的想法,于此來拋磚引玉,拳友討論。上下相隨是:拳勢的啟動及重心的改變,應該隨腳下的陰陽變化而變,四肢的運行應該由腰來主宰。
不管是走架、打手,手不能掛力,也不能主動,只能隨動,腰帶四肢這個規定也不能改變,因此,走架時手隨腰動,打手時手隨彼動,粘黏連隨不丟頂,手的任何動作,都是由腳下陰陽變化,及腰主宰的延伸。無論拳架如何運行,千萬不能忘了松,因為松是太極拳的靈魂。
太極拳的放松,與其他運動的放松是不一樣的,太極拳的放松,是在維持拳架運動,用僅能推動肢體重量的力的情況下,使肌肉大限度的松弛。(當然行拳不用力是行不了拳的,因為地球有引力,肢體有重量,用力只能用小的力、僅能推動肢體重量的力)。
太極拳難的就是松,年過花甲的老太極還說松不好,宗師楊澄甫,在練拳前,總要喊上幾十個松。說明松在太極拳里,是何等的重要和難得。
我們慢練拳的目的,就是在慢練的過程中去悟松、悟靜、悟空。像西游記的孫悟空那樣,他悟透了空,所以他的本事就特別大。練太極要感悟“松、靜”,這兩個字的內涵,一旦悟到了,保你心里安靜,身上干凈,斂私寡欲,神情安閑,太極功夫也會突飛猛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