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太極拳,我們需要注重下盤功夫的練習,這關系到我們身體的平衡,我們只有練到“落地生根”的地步,太極拳的腿下功夫也就算是練到一定火候了。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講講,練習太極拳,如何可以做到“落地生根”。
“落地生根”,其實也只是一種夸張的說法,類似穩如泰山一樣,就是來形容我們的下盤穩定,不可動搖,這在太極拳中是存在的。
太極拳拳論中講:“邁步如貓行,邁步如臨深淵。”這也是一種比喻,是講步法的輕靈。
要做到“邁步如貓行”,得做到兩點:第一要輕,第二要沉穩。所謂沉穩,就是扎實,也就是腳下要有根。
腳下有根,自然就需要我們練好腿部的力量了。
如果腳下沒有根,那就是漂浮,也就不會有步法輕靈了;如果腳下過于滯重,也是做不到”邁步如貓行”的。
所以,我們要求練拳要做到“舉步輕如鴻毛,落步重如泰山”。這就要求在步法轉換上一定要到位,不能落步以后,再去轉動腳掌的位置、角度來調整身形上的不協調。
這也就是所謂的“落地生根”。所以,我們練習太極拳,要做到輕靈穩健,就必須在步型、步法上下功夫,一定要規范標準,要根據自己的身高、體型,找到適合自己的步幅、步寬。
只要找到合適的度,我們的練習才更為有效。
在轉腳時,還要做到角度準確。另外,還要練好基本功,也就是腰腿功夫。如果腰腿不好,也是做不到步法輕靈穩健的。
除此之外,做到步法的穩健輕靈還要掌握一些技術技巧。
比如做弓步動作,邁步時,一定要把支撐腿穩定好,另一條腿的胯根要松,要用胯把腿送出去,送出去的腳要腳跟擦地而出,如履薄冰,然后依次過渡到全腳掌著地,重心前移,后完成弓步動作。
在將要完成弓步動作時,意念體重通過前腳涌泉穴下沉,好像前腿扎入地面一樣。
這時,前腿的膝蓋不能過腳尖,膝蓋也不要左右搖擺,要穩定住:后腿要微曲,有彈性,腳后跟不能離地,腳掌也不能轉動。
還有,邁步時重心不要先移動,要等到前腿落實后,重心才能逐漸向前移動;重心移動時,身體要中正,不能低頭貓腰。這樣練習,就能做到“舉步輕如鴻毛,落步穩如泰山“。
另外,太極拳為了技擊,除了要求穩健輕靈外,還要快速準確。這就要求在騰挪閃展上下功夫。
閃展主要是腰上的功夫,騰挪則是腿上的功夫。要達到這個程度,只是練習拳架還不夠,還要進行一些專門的功法訓練。
總體來說,”落地生根”“腳下生根”就是為了練拳穩如泰山,舉步輕如鴻毛。
沒有“落地生根”的穩定性,就不能做到“舉步輕如鴻毛”的輕靈。
“落地生根”不是滯重,而是穩定。如果過于滯重,就不能達到舉步輕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