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散手,是太極拳中的重要技法,對于愛好太極拳的人來說,散手的學習需要掌握好運勁方式,下面的文章將圍繞太極拳的運勁方式在散手中的運用展開,相信通過本文介紹,大家會對太極拳散手有進一步的認識。
太極散手是屬于近身格斗技擊,所以勁力的運用是非常多的。
太極化勁方式可以形象地比喻為用一張有韌性的炕席沿兩根立柱做 “∽”纏繞,我在中間向左前拽,席子往左立軸輸送,作用力使右側的席尾沿右立柱向右后轉。這一過程體現了太極拳的“進中有退”、“退就是進”的道理。
這種運行方式可用于太極散手的近身格斗。對方用雙掌向我胸部“虎撲”,我已站成左腳在前、右腳在后的側身步,右前臂到胸前格擋。
注意做好動作的準確性與規范性,同時需要多多練習。
彼右掌按我右腕背部、左掌按我右肘向我發力,企圖將我右臂貼身一齊放出;我用掤勁接住來力,并不與之頂抗,僅黏住來力,肩及后部各關節松開,運行的內勁使身臂具有柔韌性和彈性勁,起到緩沖作用。
此刻,我右腿用勁碾地,身體率先沿“∽”向左前方移,使身左側向前轉時將右側讓出空當,使彼推向我支撐身體脊椎中心線的矢向力,經我松柔的右臂向右轉發生偏離。
這時我身體似立軸轉進而右臂被彼推向身后,我右掌在內旋中纏住他右腕,在與彼相向運動中不發生對頂,進中有退,實現了動平衡,達到了以柔克剛的目的。
可見,以柔克剛在散手中也有著廣泛的運用。
1、我右臂感覺到對方雙掌已推空、身體前傾失重時,右掌捋彼右腕使其身向后仆出。
此時,我雖然不能決定對手如何給力,但是可以通過接觸部位“聽力”知道他的動態,并根據他的來力調整自己的勁路,“彼不用力,我也不用力,我意在先;彼用力,我也用力,我勁在先”。
當他全身力發出時,我用整勁掤住著力部位,隨其力的方向轉身,輕易就能將他放出。
這就是太極的“力從人借,勁從己發"。把對方引進落空,導致他失重,就能“四兩撥千斤”。
2、若對方“虎撲”打空后迅速回撤,我雙掌仍“黏”著他右臂“隨屈就伸”由于他發力后身成定架,動一處可牽扯全身。
此刻我“出奇在轉 關”,擰身抖轉,由捋變按,雙掌將全身整勁貫向彼右側身臂,彼必然翻倒。
3、若對方“虎撲”打空,已松身后退。我左螺旋轉身,左掌變為內旋托彼肘,右掌變成外旋纏緊彼右腕,“固住梢端",順水推舟,加速送彼回返,彼身直接進退會產生晃動使足跟不穩。
我身體沿著“∽”軌跡向前移,運行中身旋轉勁將彼臂身擰成一體,此刻,我左掌按擊他右肘前臂外側,其右大臂向后斜,使其身驀然后仰。
通過實踐,弄懂運勁原理,練到得心應手,用時便章法清晰。
太極勁法是靈活多變的,如他雙掌撲來,見我右臂護胸便改為撲面掌,我以太極左右交替螺旋運勁之法,可左臂逆時針由下向上挑開來掌,右臂甩臂彈掌用右手背扇擊彼面門。
橫力本來就能克豎力,再加上有連綿整勁做后援,轉動的單臂可不費勁地挑開對方直進的雙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