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學習過程中,我們會經常聽到這一說法就是“耳聽背后”,對于這個要求,相信大家比較陌生,不知道如何去理解,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做簡單的介紹,相信通過本文的學習,大家會有所了解,并可以提神自己對太極拳的認識。
學習太極拳,重要的就是利用好身體的每一部位,甚至是每一器官,去感受周圍事物的變化,將自己與自然融為一體。
我們在練習太極拳或者站樁時,經常聽到老師說要耳聽背后,也經常聽到學員問什么是耳聽背后。
這個問題一直以來沒有聽到或看到明確的答案,而目前的情況是要么將它說得過分復雜,甚至于神秘化,要么說得十分簡單,只要聽住背后就行了,無法真正解決太極拳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這其實是一種片面的理解,沒有從本質上去理解。
本人經過長期的修練體會,認為前人所說的“耳聽背后”是有其真實含義的,并不是人們認為的哪么復雜和神秘,也不是想像的哪么簡單,有必要對其真實意義進行明晰,避免以訛傳訛。
為了方便說明,我們以站混圓樁的狀態進行說明。
我們站樁的狀態要求全身放松,排除雜念,使得腹式呼吸順暢,經過長期站樁,達到內氣前后貫通(小周天)、直至全身貫通(大周天)的目的。
做到這一點,需要我們多加練習和領悟,學會排除自己的雜念。
而內氣前后貫通(小周天)的狀態是吸氣時內氣從會陰過鳩尾經命門穴沿背部脊椎向上過頸椎(風府穴)達頭頂(百會穴)(任脈線);
呼氣時內氣從頭頂(百會穴)下行前額(上丹田)過眉心鼻梁經人中過鵲橋咽喉到胸部(中丹田)下沉到小腹部(小丹田)(督脈線)完成一個呼吸循環。
由于頸部肌肉較少,骨頭較多,只由皮裹著,同時又支撐著一個大大的腦袋,導致頸部不容易放松。
這樣就對主動脈、主靜脈、頸椎造成了壓迫,影響內氣的通過,而實際上,打通大小周天難通過的也正是頸部到頭部。
由于這一原因,通過一些方法使練功者放松頸部以達到內氣打通、事半功倍的目的,是非常有必要的。
前人經過實踐,找到了“耳聽背后”這一寶貴的法門。具體原理如下:
1、耳聽背后時,二耳廓向頸后中間對收,從而松開了風府穴和頸椎部位,使內氣容易從背后上升通過。
2、耳聽背后時,由于二耳廓往后拉,從而使二面夾肌肉輕輕后拉,二嘴角上提,眉心向二邊松開,中丹田微微向前突起,產生面部表情微笑放松的狀態,這樣氣血很容易從頭頂百會經前額(上丹田)下降與中丹田和下丹田連通。
3、耳聽背后時,由于二耳廓向后向上拉,使得下腭微收,松開了頸部二邊的主動脈和主靜脈,使腦部的供血和供氧充分,有利于練功者的精神集中和舒適。
所以,“耳聽背后”實際上是為了解決內氣打通頸部頭部達到打通小周天的練功法門,是我們的先輩經過長期實踐的寶貴財富。
由于歷史的原因,許多練功方法的只進行言傳身教,或者是描述太過深奧,使我們后人無法放便地進行不解或使用,在信息開放的現代社會。
我們只有通過科學的放法去修練和領悟,并及時準確對大家公開,才能去偽存真,為太極拳的健康發展作出有益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