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勁法運用可謂千變萬化,關于勁法的種類就有很多種,可見,我們學習太極拳是需要講究過程性的。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就是太極拳中的“抖翎勁”,聽起來比較陌生,相信通過本文的介紹,大家會熟悉的。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抖翎勁”的發力點是在哪,以及有著什么樣的要求。
驚抖力又叫抖翎勁,發出來是抖胯關鍵的一點就在于背勁, 背上的出勁,蓄發在于背,要抖背。
近身之后,蓄發變動全部由背上完成,手頭自不必有什么抽撤蓄力,而只管一直壓制著他,而他再怎么控制擠壓你的雙手也沒關系,你自管背上一抖,連續打擊。
可見,抖翎勁的使用還是比較講究技巧性的。
翻浪勁表現在后背和肩上,驚抖勁表現在腰上,想一下貓、狗下水洗澡上來后抖掉身上水的動作,試著做一下,兩手臂平伸如抱圓柱狀,兩手掌朝前,用腰部急速抖動,體會一下是什么感覺。
勝人一靠身步靈活,使彼不能沾已,故能得勢得機。二靠內勁精粹,出手無式無拘,故能因敵制敵。內家勝人只在一沾之中。
倘若不能在一沾之中勝人,便是功夫不濟。每遇勁敵,一沾即發,其勁直透彼之內臟,無論彼是化是打,皆受內傷,稱為內家絕手。
由此說明,抖翎勁的勁力非常強,可以將人打成內傷。
練拳一驚一乍的不行,動手得一驚一乍。動手時講究驚乍打人,一是靠對手驚起自身,打出本能反應,二是出手冷脆驚起對手,一打就是一個空白,就是說打了他,他也不知道怎么打的。練習吐內勁打沙包使沙包不動只震動懸掛之繩。
內勁者,不用意而神自明,不運氣而氣自周,不加力而力自彰,所謂應物自然,感而遂通。用力淺緩,其應之亦柔,發力深重,其應之亦猛,此為內勁之性也。
實戰打法,一接手,勁就要入到他體內,使他回不得手。把人向遠處發,不過是玩勁兒而已,能有多少勁兒滲進去。
打拳即是練功力,能短勁才能制外家高手。化者須練到沾觸即化打看不到化,圈小至無圈,實戰中才能發揮內家之能。
內家無論截(形意撞抖震顫搓)順(太極履發)閃(八卦閃抹)三法都不離一沾,只越高者沾之無形,彷佛閃過卻攻者已飛跌。
形意抖震勁、烈勁、炸勁,初功者身首皆顫,此勁直接施于人身即可殺人。尹氏八卦稱干冷勁,太極稱冽勁,鶴拳稱駿身震身縱身宗勁,心意稱戰勁顫勁。
無非沾控間一滑顫即拉回,彷佛無動,以極高速之能為,故初者顫腳,二者顫腦,三者顫脊椎,四者顫人神氣氣血。
剛分整拙,柔分真偽。拙剛易出,練力便可得之。形意初成于剛,剛至貫通則達柔,真柔者乃是轉運剛整之勁于周身,求其貫通而不發也,欲發則隨時隨處皆可,故真柔是以剛整為基。剛柔互濟可生奇勁。
如震抖之勁,即順、截二勁合一所生。震頭即頭昏眼黑。震胸即心顫血亂。震周身即四肢欲散。
欲得此勁,第一自身整勁出得要快。第二對彼之勁聽得要靈。第三認彼骨縫認得要切。
用時先順摧彼勁,即刻以整勁截之。前后只是一瞬,兩手一抖而己。欲震其頭,先要順摧其重心,繼而以截勁向其頸椎骨縫處走。
欲震其胸,截勁要走彼腰椎骨縫處。勁打不到彼脊椎骨縫處,震勁不生。順不離其重心,截不離其椎縫。
上下一線貫穿,如抖繩子一般。然震勁傷人深矣,可使脊椎骨節錯位,乃至傷中樞神經,彼即廢矣。
高手用勁,不見其形,疾如閃電,一發即收,一出手必如雷動電發,使敵不得盡其守御之。蓄而后發,如閃電一發即收,一擊即中,中之之頃,疾如掣電。
勁之應敵如矢之離弦,其著于身如蜻蜓點水,一著即止。若猝不及防而勁至,則應以警勁,斂氣竦神,緊以當之,震以殺之,行所無事矣。
發勁時外示柔軟,內涵堅剛,足腿用勁,由脊發出,當機立斷,應發即發,不可遲疑。
要想打好彈抖力,關鍵是腰襠勁的配合,發勁時要轉腰扣襠,腰部旋轉,襠勁扣住,可使動作快猛迅疾,力達梢節。練習螺旋勁,要以身體中心為軸,在發勁時身體迅速向一側轉動,產生離心力。對稱發力,不至于出現發力落空而失重的現象,以保持自身的中心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