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實戰,是需要講究技巧和方法的,不能靠蠻力,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講一講太極拳實戰中我們需要注意哪些細節和問題,相信通過下文的介紹大家會有所了解,并在實戰中可以得到運用和提高。
學習太極拳,我們需要學以致用,才能發現自己的不足,也才能不斷的提高和突破。
太極者,在于知形懂勁,化發結合。在實戰中,必須具備以下幾個要領,并通過對戰練習而成。
一、知形
即對人體形體變化要有充分的認識。這里主要是指導對對方形體變化的把握。如果對方力大速度快,我方自然不能以慢動作式的太極套路應對,只能隨人之進退快慢而相隨。
隨機應變,既考驗我們的基本功底,也考驗我們的反應。
在這一過程中,佳時機在于把握對方初的動作雛形,即“一動”。因為這時對方的速度、力量都未形成,易處理。如果一動之機失了,可以繼續破壞對方的發力距離,使之不能將力量作用到自己身上,這樣自然無損亦。
如果這一機又失去,則要用自己的身體承力、化力,使之在自己身上形成不能力點,沒了力點,對方的進攻同樣無效。這個過程,實質上就是從對方發力距離之外到對方發力距離之內的過程,是一個知拍功夫。這個過程,是大多數練太極者長期難以做到的難解之謎。
二、懂勁
這里談的懂勁,其實在上面用身體處理對方的力點時已經開始發生作用了。在此基礎上,要做的是,在與對方相接觸的一瞬間,必須通過聽勁功夫,知道并把握住對方的身體重心及其移動趨勢。
這樣,我們便可以掌握制勝之道。
第三、要做到化發結合,同化同發
許多人在實戰中常常感到:我破對方的招后再去打對方時,對方卻又變了,所以只能化了再化,永無發人之機。
其實,這中間的秘訣在于沒有把握住化發結合。太極中,從來都是陰陽共存,而沒有先陰后陽或先陽后陰之說。要做到化發結合,其訣在于“遇力成樁”。
而樁必須是活樁,一虛一實,實腿承力,虛腿調整重心并及時根據對方重心之運動而進樁摧力。
也就是說,在承、化對方發來之力的同時,樁就要動起來,或進樁掤擠采肘、或退步施以捋、按之勁,或繞步而走,施之以擺、掃、挒、扭等勁。總之,必須化發同時,以樁摧力。
第四、實戰中需明確的幾個問題
一是如何認識對方力量的大小。對方力量再大,只有作用到自己身上才算,在未作用到自己身上之前,沒有大小之懼,故無大小之說。
二是如何認識對方速度之快慢。對方加快速度,其目的無非是打破的的防御節奏而混水摸魚。我如果隨人之動而進退伸縮,急則急應,緩則緩隨。對方即使再快,又如何能進我之身?
三是如何做到“急則急應,緩則緩隨”。此問看似在于身體素質之比較,實為發力技巧之高下。其訣在于要善發直發勁。
無論手足,在無需力距、運勁、周旋的情況下能夠隨時發出力量者為太極!五是是如何承力化力。承力化力不是臂上的功夫,而是身上的功夫。
要做到承力化力,非僅靠推手所能達到。必須以身試力,既試猛力,也試快力,直到周身無處不能承力,無處不能化力而功成。
太極混沌,大道至易。拳者,武也,失之于武則為舞,失之于巧則無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