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太極拳松腰的練習,有許多方法,“面壁蹲墻法”就是當中運用的為廣泛的一種。今天小編就以“面壁蹲墻法”學習的三個階段為大家做相關的講解,希望大家在學習之后可以有所提高,并在實踐練習中可以有所運用。
學習太極拳我們需要掌握各種好的學習方法,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
將面壁蹲墻法作為獨立的增長功力的方法來鍛煉,根據功夫層次由易到難的原則,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初始階段
剛開始,有很多人做不到完全合度,可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確定兩腳的姿勢和距離。腳尖可以先離開墻,離多遠以盡自己的力量能蹲下去為度。
等到練習實踐久了,自然就可以達到完全合度的要求。
如年紀大或行動不方便的同志,可以兩腳尖離開墻根,兩腳分開,以降低難度。甚至還可抱住樹、床架,拉住門把手等支撐物往下蹲。一開始,動作不標準不要緊,關鍵是要堅持。年輕的身體健康的同志,則應盡量按標準姿勢蹲。
剛開始時可能比較困難,沒等蹲下去,就會往后倒,碰到這種情況,就要精神高度集中專一。
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隨著周身各部氣的充足,尤其是脊柱、腰部松動程度的提高,就能順利下蹲、上起了,此時就可以按照要求去做了——兩腳并攏,腳尖抵墻地完成蹲墻上下蹲起動作,每次下蹲30個為一組,每天蹲一組以上。
堅持下去,大家會看到效果的。
理論上講,此時應注意神做主宰,即意念動,形體就動。開始做不到用神主宰身體,那就用腰做主宰。腰主宰形體得通過氣,這就需要把氣和腰結合起來,也就是要氣沉丹田,氣沉丹田后再和腰脊結合起來。
“腰脊是第一主宰,丹田是第一賓輔”就是這個意思。此階段的腰放松,還是從形上走的,還需要用力,一用力就有氣和形的變化,等形已經松了,氣通了,我們就可改成“用意不用力”的方式進行鍛煉了。
第二、提高階段
按標準姿勢能輕松自如地完成標準動作后,就不應再盲目追求數量(即蹲墻的次數),而應加大難度,提高質量。
加大難度的方法如下:
赤腳蹲墻:赤腳,腳尖抵墻下蹲,同穿鞋蹲墻的感覺大不一樣。此方式可大大加強了對脊柱的抻拉作用。
撐臂蹲墻:這在難度、力度上又加上了碼。蹲墻時,兩臂保持左右平舉成一字形,立丁字掌,進一步還可以配合手指的分合。練此式更有利于通透上肢,注意不要手碰墻壁。
背手蹲墻:1.兩手十指交叉、掌心向外,置于腰部命門。經過撐臂蹲墻,起落時身體平穩,不會后仰,就可以采取這種辦法。2.兩臂置于背后時,兩小臂重疊,兩手互握對側肘關節。這樣做在蹲墻時還能起到很好的松肩作用。
頂球蹲墻:等腰松得比較好的了,可頭頂氣球上下蹲起——這是強化太極拳虛靈頂勁要求的練法。
楊澄甫說:“項勁者,頭容正直,神貫于頂也,”這時,并不是把精神都注意到頭上,如過多注意頭頂的氣球,氣球就會不穩,此時,要在上起之前,先想一下天空;下蹲之前,先想一下腳下,這樣頂球蹲起可能會更穩一些。
定勢蹲墻:當蹲至大腿與地面平行時,定住姿勢不動,當作站樁來練。若此時能在鼻尖前放置兩拳,則效果會更好,當然,這是難度大的練法。
第三、化境階段
從形的動過渡到意念的動之后,就要注意按照太極拳的“意在先,氣催姿勢”的要求,只管意念不管形,也不管氣,這樣,意一動則形就動(這個形是被氣催著動的)。
此時靈動之勁就會上身了,這時連續蹲幾個小時也不覺得累,而且很輕松,甚至會出現一種無為而不為的狀況(自己的身形雖然在上下蹲起,卻又好像沒有上下蹲起)。這一階段所出,現在的身心變化,離太極拳“階及神明”之境界已經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