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極拳練習的時候,我們也得注重一個“養”字,不能因為一直的訓練而傷了自己,那么我們在實踐中該如何去做到這個“養”字呢?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簡單說一說吧,希望大家能夠有所學習,并在實際練習中也可以保護好自己。
太極拳,是一種養生運動,所以,本著這個原則,我們也得注意“養”
先人們在和自然界爭斗中,在和人、獸搏斗中,難免受傷。從初的醫到后來的養,形成了一種自然,又從草藥養,總結出養生的概念。
經過幾千年的延續發展變成養體健體的方法,結合拳路創造了健身養生的功法,從身養到精神的保養,從被動養到主動養和利用一切手段的養。
所以說,這當中還是有一定的過程性的。
這是中國人民的智慧和文化所結合熏陶出來的,其中包括了對筋絡的發現和運用,道教文化佛教文化不能不說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一系列的東西表現出了中國文化的獨特性和多樣性,寬度和深度。
時至今日富裕起來的中國人更注重養生,更注重保養,因此各種養生概念得到空前發展。他的延年益壽功效越來越被重視和貫徹。
目前也正因為這,越來越多的人投身到太極拳的練習當中了。
養身,養體、養顏。養氣,養神,養性。養心,養病,養精蓄銳。成為醫、養結合的產業,而且是朝陽產業。
在太極拳里我們所講的是動養結合的概念,是以動為基礎的功法和以靜為基礎的功法是有區別的,不可能互相代替。
他們的結合是可能的,但絕不會以靜功代替動功,就像不會用氣功代替太極拳拳法一樣,他對拳法的增進,也只是輔助的關系。
這一點望致力于太極拳的人士看清。認為站站樁就能練出至尊功夫的想法是幼稚的,也是對太極拳的不夠理解。甚至有些曲解。
因為太極拳是一招一式練出來的,其勁也是一勁一勁練出來的,其轉承連接是千錘百煉而出來的,來不得半點虛、玄。
更值得注意的是以快感為目標的追求,會帶來的傷害,無異于吸食毒品。
長期迷戀于交感神經的刺激,會上癮,不是所謂上乘功境。是迷失,心智的迷失會給人帶來不可估量的傷害。
自然狀態的養生是真實的,也是有效的,可操作的。過去皇帝想通過丹藥達到長生不老的目的,無不以失敗告終。
科學養生,是我們養生事業發展的保證。不可否認現在養生領域還有不少需要改正的地方。養生和神,玄結合不是創新,那種似是而非的論調,除了經濟目標,還有身體危害。同時對社會肌體的危害不可小看。
太極拳以其簡單可行的方法涵蓋了養生的各種理念,其基本動作也符合養生健體的原則。正確地練習太極拳,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學習強度,循序漸進會取得一定效果的。
養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只有持之以恒,堅持下去,不要一曝十寒,心要靜,體要松,情要平。量力而行,使氣血得到調和,精神得到舒緩,手腳得到協調,在此基礎上逐步提高。
說的精神層面的“養”不得不說到,道、佛、儒的影響了,比較具體典型的說法是,松、空、虛、靜。
拳道即是人道,這里反映的是價值觀,人生觀。通過太極拳實現這種認識也是對太極拳的發展和延伸,持這種觀點人,不提倡格斗,提倡修行,修性,修心和太極拳拳理也有相通之處,符合了一部分人的人生哲學。希望避免虛假、虛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