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太極拳,我們需要掌握系統化的原則和方法,在此基礎上,我們學習的速度可以變得更快,下面的文章里,小編會為大家介紹太極拳“整體性原則的應用”,希望對大家的學習能有所幫助,同時,在實踐中也可以獲得提高。
太極拳的招式及技法千變萬化,想要將其理解絕非易事,所以我們需要以一種系統化的觀點對其進行研究和學習。
系統論的基本觀點是將研究對象看成一個系統。這一系統可分為幾個有機組成部分;同時,它又是組成更高一級系統的一個單位。系統論強調事物的整體性和事物間的相互聯系;強調用綜合方法,分析和研究整體功能;強調整體與外界以及整體內部間的聯系。
一切文化來源于社會生活。太極拳的主要規律纏法,亦即螺旋形式動作,正是人們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的本能動作,它通過歷代太極拳家根據技擊的需要,并吸收各種武術流派的精華進行有機加工,才形成當今的各種套路。太極拳以輕靈自然、松圓雄渾、縝密纏綿、剛柔相濟的螺旋運動形式和富有實戰性的武術技巧而見稱。
所以說,想要將其學好,我們需要去了解這些特點,并將其要領把握住。
若用系統論的觀點看待太極拳技擊法則,應著眼于以下幾點:
第一、人體是一個復雜的系統;
第二、肌肉用力是一個復雜的用力系統;
第三、人與人之間是相互聯系的。
第四、人與外界環境組成一個高級的系統;
第五、太極拳本身也是一個系統。
人體由神經、骨骼、肌肉、循環、呼吸和消化等系統組成。保證了運動的順利進行。人體運動不只是運動器官的活動,它還與整個身體的生理、心理活動有聯系。因此,研究太極拳運動,必須綜合哲學、兵法、解剖學、生理學、心理學、運動生物力學和力學等知識,否則很難搞清楚太極拳技擊技術的實質。
很多人在研究著法時,多局限于某一部分,未從全面上把握。而系統論的觀點認為,對各部分的分析只是認識事物的一個方面,我們還需要對各部分之間的聯系、整體與外界的聯系等方面加以分析認識。
整體性原則的應用
整體性原則告訴我們:按一定規律構成的有機整體的功能,并不存在于某個要素之中,而是存在于諸要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上。當我們討論某種著法的功能時,不能只分析它的局部用力,而必須分析各部分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太極拳以《易》為理論基礎,以兵法作為行動方針,以獨特的棚勁和螺旋運動貫穿始終。拳論曰:“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徹底了解了陰陽的理論。亦即認識矛盾的對立統一法則,也就真正懂得了太極拳的奧妙。但如何掌握陰陽道理及其配合變化,以及陰陽變化之理在拳法中的運用,確是關鍵。
太極本身是一個整體,太極拳猶如一座建筑物,十三勢則是它的建筑原料。在手法上為棚、捋、擠、按、采、列、肘、靠八法;在步法上為前進、后退二法;在眼法上為左顧、右盼二法;在身法上為中正一法。由于筆者拳法學自洪均生先生一脈,故在以下舉例講解的時候多以洪先生所授技法加以研究。就十三勢而言,洪先生所傳與其它各式在原則上并沒有差別,但在講解和運用中卻大有不同。下面以“捋”的結構和功能為例,試用整體性原則進行分析。
洪均生先生所要求的捋法,亦是引進對方來手的動作,但更符合落空的要求。假設對方進手攻我,我以右手迎其右手,左手迎其左手,立將迎對方的手變為后手,纏住對方腕部走順纏,手心貼于心口,肘貼腰部向里引進;前手搭在來手的肘關節外上側,以順纏下塌外碾的勁配合后手。這樣就能達到“引進落空”效果。但捋時眼應對著來人,身體的旋轉只限于45°,過勁則丟勁。
捋的手部纏法為雙順纏。兩手距離為一小臂寬。因捋時是后手纏引對方腕部,前手搭制對方肘關節外上側,后手貼在心口前,前手高于后手,距離約尺許。后手雖也是順纏,但手心應向心口,大拇指向外上旋,中指向外下旋,無名指及小指則向里上轉,這是順纏的收法。前手以腕部制敵,順纏時,沉肘下塌而以腕部向外碾轉,手心斜向內上方,中指揚向外上方,對準對方的中心,這是順纏的開法。兩手勁路與對方來力,在引進時方向一致,是合力。捋的后手收到心口前,中指方向變為指向外下方,前手的肘收到貼肋旁時,沉肘塌腕而下塌外碾,中指揚向外上方,是為分力。沒有合力,不能引進;沒有分力,不能使來力落空。
至于軀干纏法的配合,則要上小而下大,即:眼應注視對方不許移動;頭隨身體的旋轉方向略作側旋;側旋時,前額(如我身體左轉,則右額頭為前額,左額頭為后額;身體右轉則反之)角略低,后額角略高(前、后額的高低,都是軀干在立體旋轉時自然的身體狀態,而不是刻意追求);胸部的旋轉只限于45°;胸以下至襠部可以隨捋的需要而大于45°;襠部旋轉角度大,則后足應外擺一些,以適當配合手部的動作,總以下盤穩固為原則。這其中公轉與自轉的配合更要具有整體性。公轉與自轉及其配合是洪均生先生拳學理論的獨特之處,充分體現了陰陽互變、剛柔相濟、收即放、合即出的法則。
從以上對洪先生所授捋法的分析,不難看出,捋法的應用,在瞬間完成,其功效的大小,關鍵在于肢體配合能否具有整體性。捋法之功效,主要是表現在動作的整體連貫性,即各部分之間的緊密銜接及聯系上。這種整體的連貫為發揮整個動作的速度,完成快速有力的運動軌跡,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