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學習是講究過程性的,我們在練習當中要明確自己處于何種階段,才能更好的進行針對性的練習。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講講太極拳練習所必須要經過的兩個階段,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實踐中也能得到提高。
一、疏通經絡 引動內氣
太極拳的練習,與我們身體的筋骨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
經絡遍布周身,內聯臟腑,外系肌表,從而溝通人體上下表里,是調節機體和內氣運行的通道。
氣是構成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精微物質,是極其微小的物質微粒,很難直觀察覺,只能通過人的感覺器官,根據事物的各種變化而體現它的存在。
理解起來,比較抽象,需要大家慢慢體會。
人體的氣,來源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稟賦于先天父母之精氣,二是飲食物化生的水谷之精氣,以及存在于人體內的精氣,通過脾、肺、腎三臟的生理功能綜合作用而生成。
《拳論》說:氣者,生之本,經者,氣之路,經不通則氣不行。又說:以吾本身自有之元氣,運行吾身,以氣運形,一氣貫通。說明氣是本身固有的本元物質,只有在經絡暢通無阻的情況下,才能引動與鼓蕩,達到一氣貫通,從而產生防病健身和技擊效果。
前面已經說過,在調整身法,周身放松階段后期,體內已有內氣流動的感覺,練拳也有興趣。但是這個感覺如波浪起伏,時有時無,時隱時現。經過一段時間,甚至會全然無有。
這是經絡之氣通流不暢,氣機運行不利,內氣引動不力之故。因此,在這一階段練習中必須重于意念引導,在大腦意識的指揮下,以意運形,使內氣節節貫穿。
如有不順之處,可以自行調整身法,以得勁為準。練習速度宜慢不宜快。
一招一式要精力專注,活潑無滯。外形盡量與內氣意識保持一致。這樣進一步練習一段時間,內氣就會自然暢通,僵勁拙力也會慢慢克服,逐漸達到周身相隨,連綿不斷,內氣會按拳勢要求,產生有規律的鼓蕩,達到一氣貫通。
二、形氣結合 如環無端
所謂形是指形體,也就是拳式動作的外在表現。氣即指內氣。從醫學角度講,形、氣是統一的,是相互依附,相互為用的。
《拳論》說:以心行氣,務令沉著,及能收斂入骨。又說:以氣運身,務令順隨。就是要求每招每勢,都要注意以意引氣,以氣運身,順其自然,催動外形。
通過形氣結合的反復練習,使內氣周而復始,如環無端的在體內運行。努力做到, 周身一致,內外合一,外形在內氣的催動下,一動則周身全動,一靜則周身全靜,動靜開合,起落旋轉,無不順其自然。
在練習過程中,身與手、內與外某 一部位不夠協調,某一部位即產生矛盾,就會影響內氣的貫通,從而使意氣與形體難以結合。
如動作運行速度的快慢,以及身法位置角度掌握不夠,難以適 得其中,在套路架式的練習中,就會產生身慢、手快、眼不隨等散亂現象,不能身手一家,動作協調。
諺云:手到身不到,擊敵不得妙;手到身也到,擊敵如摧草。說明形氣結合,身肢順隨的重要性。
這一階段的練習,要注重于意念與形體姿勢的結合,也就是心到、意到、氣到、 形到,使內氣一氣貫通。
同時應當理解,某一部的開合,是全身整體開合的局部表現,全身總的毛病,也可以從局部反應出來。
因此,凡是調整局部姿勢時,務必注意整體的調整,從而達到意氣合一。這一階段的具體表現為:肌膚發脹,手指發麻,足跟發重,丹田有發沉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