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太極拳的推手,我們需要分清步驟,在掌握方法的基礎上循序漸進,我們才能學有所成。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學習太極推手的幾個步驟,希望對廣大讀者能夠有所幫助,并在實踐中可以得到應用。
學習太極推手,我們也需要同時進行基本功的訓練。
經過一段時間的基本訓練就開始第一步的訓練推手。
1、鍛煉人真正放松、全身協調達到周身一家。
放松,也是我們學好太極拳的關鍵所在。
2、檢驗拳架是否準確合度和使用內涵。
3、是訓練人的聽勁和懂勁的能力。其方法就諸如流行的范式,如上世紀20年代由楊家開始的那些基本方法,后由大批大師演繹而成的推手訓練基本模式。當然各家難免有各式的特點,大師們有各自的心得而又獨到地改變和自己的風格。但這都是第一階段的基礎訓練。
第二步就要進入實質性的訓練。除心理質素鍛煉外,明白掌握經典口訣的實用方法,在老師、師傅、教練的指導下開始趣味推手的學習。
心理素質,在太極推手的練習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克服現代人的虛榮心及看重輸贏名氣的心態,記住“有人似無人,無人似有人”的口訣,在按基本方式的訓練中,開始相互喂勁,試力。
從搭手摸勁、推壓、到粘走松沉,從體會、捋、擠、按的勁力招法,到粘隨走化和彈、抖發放;體會聽勁、懂勁和化勁,循序漸進地領會發勁與放勁;再到采肘靠的綜合發放。
這是一個需要較長的鍛煉時間的,不亞于練拳架的過程,因為從全身松通透體,到靈敏的聽勁和懂得勁的大小、方向、再到自己反應而借力發放這些過程,在訓練和體會這些內涵的悟道心意功夫,非一日之寒,所以不能等閑視之。
故古人有“十年太極不出門”之說。
我們之所以提倡“趣味推手”的說法,就是鑒于時下健身要求高于技擊實用,太極拳給人們的印象就是能健身養身。對于大多數練太極者來說是很適合的。
其次,是在訓練中避免功利心、輸贏心帶來的負面影響,既能達到提高技能,又能健身強體。
即便不能自衛防身,而發放的信息是讓人愉悅和感興趣,但又不是決定輸贏和臉面的。這樣有興趣的長期訓練,肯定能練出聽勁的功夫。
再次,還有心理因素的訓練。此種訓練除增加人們練功的興趣外,還能得到實用的功效。
長時間的“有人似無人,無人似有人”的訓練,在長期的聽勁中感受到對方力的來路、輕重、手法,形成由舍己從人到粘黏連隨的聽勁習慣,在實際運用中能達到意想不到的奇效。
后一點就是于交流表演的展示上,既不傷人,又有很好的視覺效果,從而增加人們的鍛煉興趣和審美情趣。
如此來看,在互相喂勁,加多試力、發放訓練及趣味推手的基礎上,再強化試力發放,或者自練單操的發放,然后再交叉與人試發彈抖之力,還可按照由推手基本程序的步法逐步升級訓練。
只是到這一步多些發力訓練,逐步要求與打手的發放效果一致,為散手的基礎,隨心所欲地運用趣味推手時,就能達到散手使用的效果。第四級的散手運用就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