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一門武功,將其練好終究是需要經過腳踏實地的訓練。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講一講太極拳的本質,希望大家可以對太極拳有著進一步的認識,從而對于它的理論與實踐學習有進一步的提高,從而也拓展大家的認識范圍。
學習太極拳,我們是需要經過長時間的修煉和領悟的。
太極拳的本質是武術。修煉武術功夫的要領,一般謂之一膽、二力、三智、四法。這些要領基本上也適合太極拳的要求,但反映不出太極拳功夫的特色。我認為至少要包括以下內涵:一是端正的心態,二是熟練的招法,三是懂得陰陽互濟的各種勁道,四是渾厚的功力,五是靈敏和速度。
練太極拳的人,首先應該有一個持正、守中、穩定、松靜、從容不迫、而英勇無畏的心態。一身浩然正氣。正如陳鑫講的“我守我疆,不卑不亢”,“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彼不動己不動”,遇事不慌,神態自若的一種大將風度。
所以,學武之人需要一個良好的態度。
王宗岳講得好,“由招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所謂招熟,主要是規矩而熟練地練好拳架。因為拳架中的所有動作和規矩,都是歷來先輩們從實踐中總結積累下來的一些應敵招法。
所以吳鑒泉先生要求其學生,要規規矩矩地練好一萬遍拳架,正是“拳打萬遍,神理自現”,陳照奎老師講拳架是太極拳全部功夫的基礎。
遵循老師教導在練好拳架的基礎上,還必須有一個“拆拳講勁”從而“懂勁”的重要過程。
所有的這些認識都是講究循序漸進的,不能太過激進。
尤其是陳照奎老師所傳授的這套陳長興正宗拳架,其重要的一個特征就是拳架的外形與內在的勁道完美統一,是一套真正的“功夫架”。
有人說練拳架主要是為了健身,要練功夫,則要另有功法。陳照奎老師則主張懂勁之后,練拳架就是修煉功夫重要的基本功。
因為,經過老師“拆拳講勁”之后,此拳的大小動作的勁點、勁源、勁力變化以及勁力結構,你會一清二楚。
拆拳講勁之后,每次練拳架你就會感到不僅外形會更規矩,而且你會對每個大小動作做到“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就會越練越有味道。并且你可以體悟到“打拳無人似有人”的境界。
此式此動作系對方用的什么招法?我如何引化?如何化打結合?如何借力打力?......等等,勁道一清二楚。如此練下去,不僅拳架不會走樣,而且愈練愈精,無形之中,增強了你防身應變的功夫。
在拳架及其勁道清楚明白之后,再結合練習推手,就會進一步增強你“知己知彼”的功夫。因為推手的要害環節是練習“聽勁”。
所謂“聽”主要是靠與對手的接觸,感應對方的來力,從而迅速采取化打的應敵招法。
在拳架、推手鍛煉的基礎上,在招熟而懂勁的前提下,再進行一系列的功力訓練,就會使你純熟的技巧有了深厚的實力為后盾。陳老師常講:“技巧占三分,力量占七分”。老師傳授的各種器械和輔助功力訓練方法,以及單式訓練方法,內涵豐富,讓你有廣闊而深邃的功力鍛煉天地。諸如太極刀、太極劍、太極尺、太極大桿、太極輪、太極球、纏絲杠、百把樁、打沙袋、周身大纏法以及拆拳講勁之后的單式等等諸多功法,都可以不斷增強你防身應變的武術功
關于速度。同各種武術要求一樣,太極拳也要練速度,既反映靈敏,運作又能快能慢。傳統太極拳講求快慢相間,具有節奏性。
拳架訓練,單式訓練之中有快速動作,如躥蹦跳躍,閃戰騰挪,松活彈抖,螺旋翻躍,等等快速動作。從而鍛煉功力的速度。正如陳鑫所云:“快,快到別人跟不上我;慢,慢到別人跟不上我。”
太極拳,除了鍛煉與人交手的種種搏擊功夫之外,根據時代的需要,還要有一種應變功夫。
如今社會,隨著經濟、科技的發展和生活節奏的加快。生活中各種人為災害、交通事故,不斷發生。因此就要求我們練太極拳的人,還要加強一種“應變”功能。即能把拳術中的一些功法,運用于日常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