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在練習中常提到的就是“松”和“柔”,可見這兩字在太極拳的練習中運用是廣泛的,那么它們都體現在哪些方面呢?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相信大家在學習本文之后一定會找到相應的答案。
太極拳文化源遠流長,它對于我們的影響非常深遠。
現在對太極拳的探討研究,基本上還處在傳統的古典理論之中。
時代在前進,科學在發展,太極拳的古典理論,也將用科學原理來說明,太極拳只有納入科學研究的軌道,才能更加顯示出強大生命力。
所以說,我們認識和學習太極拳,也要建立在科學合理的方法上。
太極拳的理論本身涉及到多種科學原理,在這里,我僅用現代物理學和醫學的某些原理、觀點來分析陳式太極拳的松柔和技擊這兩個方面。
太極拳松柔的表現:
首先,從意念上來講,思想要放松,只有大腦中樞神經充分放松了,肢體、內臟等,全身處處才有松柔的可能,這是松柔的主要的前提。
第二,從動作的靜態來講,太極拳要求是要穩,要虛領頂勁,沉肩墜肘、含胸塌腰、屈膝圓襠和泛臀等等。
以上動作,經常被提及,需要大家熟練的掌握它們的練法。
這些要領,實質上反映了身體各處自然放松、自然松沉,從而形成了上下一條線,上虛下實的姿勢。
這個姿勢,貫穿于動作的全過程,無時無處都不能被破壞。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講,它是動作動態中的靜態,在動作中要自始至終,保持這個靜態。這就運用了物理學中的重心穩定原理。
這一原理是說,在動作步法轉換的過程中,人體重心始終要落在底盤之中,人體才能穩定。
因此,當提腿邁步或退步的時候,重心仍要控制在支撐腿上,當邁步或后退的腳跟或腳尖著地時,重心才能緩緩移動,這樣邁出或后退的腿,就能放松、輕靈,體現出“邁步如貓行”。
同時,由于身體穩定,整個身體才能自然松沉。所以重心穩定原理,是保證靜態,達到放松的重要條件。
第三,從動作的形態來講,要求要圓,就是在腰脊的帶動下,螺旋運轉,決無直來直去。
很多人都有這樣體會,沿著一條直線跑步到時候,要是突然改變了跑步的方向,就需要較大的力。
要是沿圓弧改變跑步的方向,就感到很容易,省力的多。
也就是說,在圓弧運動中改變方向慣性力容易克服重力,省力,放松和柔和。
第四、從動作的速度上來講要緩慢便于放松。
第五、從動作的用力程度上來講,要求要輕。太極拳不可能不用一點肌肉的收縮力,要是不用一點力的話,動作就無法維持。
但是,動作中要用的力,只是用來克服各肢體的重力,而保證動作的運行,不至于用多余的力,這樣用力輕,從而達到松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