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學習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掌握當中的許多規律,才能更好的指導我們去實踐練習。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講一講太極拳的發力規律,希望借此可以讓大家能在實踐學習能能有所運用和提高,當然在此基礎上,還要依賴大家自己的努力。
發力規律
關于太極拳的發力規律,我們可以從四個方面去理解。
一、合力旋打
卷屈儲力后,還要將肢體力、氣力、念力運化到技擊部位形成合力。
在發力前的瞬間,還要用一個小動作將力完全合住,即按太極拳欲右先左、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下先上的原理,沿打擊線路的反方向,稍位移后挫,將技擊部位隨限猛然旋轉爆發打出。
對于這種細節的把握,往往關系到我們學習的成敗。
要注意技擊部位必須旋轉打出,這樣發出的力因有旋轉力而威力更大。在打出瞬間要做出這個小動作,武禹襄在《太極拳論》中作了這樣的描述:“如意向上,即寓下意,若將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意。”
講通俗一點,就像打乒乓球時的抽球,對方把球打過來,我方要抽打,怎么辦呢?就是球快接近我方時,將拍子往后一揚,隨即向前抽打出去。
二、內動外發
即內動外發規律。為什么要內動,外才發呢?因為發力前先要卷屈蓄集肢體力,然后肢體力還要在腰部進行折疊運化,氣力、念力還要運化到丹田部位集中,處于待發狀態。這些力要從這里傳導、運化至技擊部位形成合力,后才發放出去。所以要“內不動,外不發,腰不動,手不發”,丹田不動,力不發。
所以說,我們要學會把握內外的聯系和運用。
三、保持平衡
從發力到打擊到對方,我方的技擊部位有一個位移,這個位移過程中,要注意保持自身的身體平衡。保持平衡有“前發后塌”“左發右塌”等許多共同的規律。如右手向右前方發力打出,左手就要同時向相反方向運動發力,形成一對對稱平衡力。
如雙拳同時向左拳方打出,就要通過腰腿反方向運動塌勁,形成一對稱平衡力等等,這樣就能有效保持身體平衡。
四、松活彈抖
松活就是全身要放松,關節要放活。發力前后瞬間均要做到松活。
一是發力前瞬間,在做后挫的小動作時要松活。為什么?從技擊角度講,將對手的勁力引進到一定位置后突然松活,我勁完全消失,來勁才能完全落空;從發力角度講,發力前瞬間松活,有利于調整發力角度、方位。
二是發力后瞬間,即爆發力到達技擊點或大值瞬間后要松活。為什么?從反作用力角度講,我方爆發力打擊到對方時,對方會同時產生一個反作用力,作用于我方的技擊部位,這個反作用力與我方的爆發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如果不松活,這個反作用力有可能對我方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
松活了,對方反作用力就會推動我方技擊部位的反向運動,我方的技擊部位又會自然帶動肢體關節做屈伸運動,從而將對方反作用力消耗、化解掉。
從攻防角度講,爆發力到達技擊點瞬間后松活,有利于防守或再次進攻。因為我方爆發力發放瞬間,關節或肌肉組織等會出現短暫的僵硬狀態,如果不松活,會使僵硬狀態延續,給對方可以可趁之機。
松活了可以縮短僵硬狀態,不僅隨即可以組織防守,而且還可以迅速調整組織再次進攻。
從盤架角度講,盤架發力中爆發力達到大值瞬間后要松活,還有利于斷勁續接及拳勢轉換,使打出的拳連綿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