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纏絲勁的學習,需要掌握合理的方法,我們首先得知道它的基本形式。現在小編就為大家講講它的形式有哪些,借此來增加大家對纏絲勁進一步的認識,并在實踐練習中可以得到理論性的幫助。
太極拳纏絲勁的訓練,也需要建立在基本功熟練的基礎之上。
太極拳纏絲勁訓練的基本形式
太極拳本身的運動方式決定了纏絲勁訓練的首要性。太極拳要求動作須沿弧線運動。要想達到這一運動目的,必須通過身體的內外協調旋轉才能實現,也正是因為有了身體的旋轉才產生螺旋式運動,才產生了整體的纏絲勁。
正常情況下,身體的立體旋轉訓練是練出纏絲勁的基本形式。我們有三層訓練模式,每層又有定步、活步兩種訓練形式。這里介紹的是定步訓練模式,活步訓練模式則是把定步左右旋轉變為進退步習練。
掌握一下三層模式,有利于我們規范性的學習纏絲勁。
太極拳初級纏絲:抱球提塌
動勢:身體中正,兩腳同肩寬,雙手左右抱圓,站成渾圓樁,保持相對靜止狀態。隨腰胯左右旋轉,相抱的雙手也左右擺動,兩膝配合腰胯做一前一后的立體提塌運動,腰胯盡量旋轉,膝部動作要小。練到功成時,可以左右整體旋轉發力試勁。
要領:眼神始終平靜地看正前方。保持中正旋轉狀態,胯要松塌,不許浮起,肩肘松墜,不要隨意變形。速度均勻,達到“上領下塌中間轉”的狀態。
中級纏絲:開合提塌
動勢:相當于陳式太極拳中的肘底捶。身法同初級纏絲,定步左有旋轉,即左右手做前后開合運動,手部動作形式同倒卷肱動作。練習過程中,眼神始終注視前側。
當然,練到一定地步,大家可以試試旋轉發勁,看看效果怎么樣。
要領:練習過程中,眼神始終平靜注視正前方。保持墜肘狀態,不要隨便撐肘,掌指領勁,螺旋松柔地做開合運動。
高級纏絲:定步云手
動勢:以右向為例,身體中正,兩腳同肩寬,站成側馬步,左右手隨腰胯左右交替劃圓,動勢有雙正、雙反和一順一反三種,兩膝配合腰胯做一前一后的立體提塌運動,腰胯盡量旋轉,膝部動作要小。練到功成時,可以兩人擠按試勁,以不丟不頂為準。
要領:眼神不要散亂、始終注視右前側。保持中正旋轉狀態,注意松圓緩勻,膝部合而不僵,胯部塌而不死。
太極拳纏絲勁實用舉例
在不斷提高纏絲勁訓練水平的同時,模擬實作則是提高太極拳功夫的重要方法。這里舉兩例供大家參考。
例一:對方雙手按我右手臂,我隨勢不停,在保持中正不丟的前提下,順其來勢先順纏掤化,后逆纏開手,背勢化解。若與來勢硬頂,則難以脫開,不會出現輕松玄妙的開手局面。
例二:對方左手擠、右手按,進逼我中盤,我隨勢左轉,左手輕搭對方左手腕,右手前臂部應機搭在對方左肘部,先捋后挒,雙手在引進落空的基礎上,瞬間合力發放,則對方必跌出。
這兩個應用手法,都是中正為前提,順逆纏絲為法器,輕靈順應為緣起,引進落空為契機,隨空隨發,干凈利落。如只有松轉,無由內到外的飽滿而精細的整體纏絲做前提,要輕靈發放,是不現實的。所謂“差之毫厘,謬之千里”,差一樣都不是太極拳的放人方法。
靈活運用纏絲勁,是訓練求真的目的,也是太極拳由“技”上升為“藝”的必由之路。太極拳內勁是一種高深的實踐功夫,決非空談能夠得來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不斷實踐,不斷更正,才會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