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注重“氣”的作用,在練習中運氣、吸氣、呼氣都是非常注重方法的,那么氣和太極拳學習到底有著什么樣的關系呢,下面小編就從“氣”與“丹田”的角度為大家做簡單介紹,希望大家能夠進一步理解其中的深意。
在整個自然界的生命,都是離不開氣的,氣無處不在。
字典對氣的解釋為:沒有一定的形狀、體積,能自由散布的物體;指呼,吸,如:氣息。
中醫指能使人體器官發揮機能的動力。物理學指的氣體是物質的一個狀態,其定義為:氣體可以流動,可變形,可壓縮。
可見,氣的形態是可以千變萬化的。
如沒有限制(容器或力場),氣體可以擴散,其體積不受限制。氣態物質的原子或分子相互之間可以自由運動。
中國古代哲學家認為氣是指一切無形的,不斷運動的物質,肉眼看不見。
同時,氣的活動力很強,而且不斷地運動著。自古以來,可以說氣的概念自提出后,就一直被各個領域用來試圖解釋宏觀及微觀的事物。
換言之,氣的概念的提出,對于我們人類是一重大的進步。
這些解釋都是感性上的。太極拳經中用氣這一術語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拳經中對練功中出現的諸如沉、舒適、溫熱感、得力感、勁感等也是在感性認識的范疇內用氣這一概念予以解釋的。
拳經中的氣與丹田
在王宗岳的太極拳論里有“虛靈頂勁,氣沉丹田”這樣的描述。
讓我們首先看看什么是丹田:“臍下腎間動氣者,丹田也。丹田者,人之根本也。精神之所藏,五氣之根原,太子之府。男子以藏精,女子主月水,……故知丹田者性命之本也”。
而今天的醫學常識告訴我們,丹田一處不是什么器官,也并不具備此種功能。
我們還注意到,傳統理論對丹田的解釋,多數意見是:“上丹田為兩眉之間的泥丸;中丹田為兩乳之間的絳宮:下丹田在臍或臍下”。
這里可能就會提出一個問題:為什么太極只講下丹田?其實道理很簡單。從上下、前后、左右來看,下丹田的位置正好處于人體的物理中心。
初學者稍加意念于此,身體其它部位,特別是上半身,相對就較易放松。
這樣不僅有助于降低重心(上半身僵持會使整體的重心提高),增加了身體的穩定程度,還有利于排除雜念,集中注意力。
“虛靈頂勁,氣沉丹田”的另一層意思就是通過頭向上頂(當然不是用力去頂)及身體中心下沉(這里仍是用意不用力)這一“相反運動”,就把從頭項到身體中心“拉直”起來。
所以,如果這里用“意守丹田”可能引起的誤解會少些。但這個“沉”字更能體現身體放松后的重力感。意守丹田的另一層意思就是要時時關注小腹部,使其保持放松。
換言之,這里的氣指的是意,是意守。用意放松腹部,就能腹式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