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太極拳,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不能只單純靠長時間的練習來增加自己的功力。今天小編就以個人多年來的經驗總結來和大家分享幾個要訣,希望對大家太極拳的學習能有所幫助,并在實踐中可以得到運用和提高。
學習太極拳,重要的是方法,要順應它的特點去學習。
練好太極拳的要訣之一:上懸、中松、下沉
上懸
就是頂頭懸、虛領頂勁,簡言之就是“收下顎”。
真傳是:彷佛頭頂被向上輕拉著的狀態,而不是一般所誤解的“向下輕壓著”;其目的是使基底腦(腦下垂體)保持在寬舒的狀態,有助人體內分泌系統的運作,另外可將脊椎骨輕輕提起。
上懸,要求我們擺正自己的身體,不能歪斜著。
猶如人體這個布偶被手掌撐起般,不但有振奮精神的作用,亦可使身體不致因“松肩”和“下盤松沉”的作用而癱軟。
中松
就是肩膀以下的上半身盡量放松,亦即練拳時手臂的任何動作均要以意點放松肩。
即使與人推手或生活、工作中亦不使肩膀突起,而且盡量不出拙力,長期下來才能使肩膀完成垂肩變化,衍生“氣沉丹田”的效用,進而沖開“夾脊關”,以致手臂的上提自然就有夾脊的感覺,倘再結合第三項的長期訓練要求,屆時自然就會形成“力由地起”的整勁效果。
重要的是,一定要保持自己的放松,不然會失去效果。
下沉
就是動與動間(即變換重心時)都要以意點放“尾閭下沉”,長期下來自然就能“松腰胯”,而進入練內功的階段;亦即此時內氣才會逐漸下沉到腳底,進而與地氣結合,往下長根、往上長勁,這是整個身體的基柱(猶如吊車的支柱)。
下盤愈穩當,所能發揮的勁力自然就愈強。
習練太極拳是一段不斷換力的過程,上列三者的要求缺一不可,當然“好強好勝的心”是絕對不可有的,除非你不想進入其堂奧;如果你有心要練好太極拳,就要“學會吃虧”。
并隨時保持一顆“謙卑的心”,否則太極拳的登堂入室是絕對與你無緣的。
練好太極拳的要訣之二:以腰胯帶動四肢
1、手的動作其實只有四個,一是上提、二是下放、三是合掌變擠、四是雙手打開,而前提都是要以“意導松肩”來完成(如此手與身體才能形成連結)。
至於手要往左、往右或往後,完全要由腰的旋轉來主導帶動,兩手臂只是被動跟隨著,而腳的運作也是如此,甚至兩手腳的發勁也是由腰胯在主導操控。
2、要完成“腰胯帶動四肢”的訓練,學習初期就要遵守兩大原則:
(1)確遵太極步法—往前,腳跟先點地;往後或側移,腳尖先點地;尤須注意要有兩個支撐點才能移動重心。
(2)腳動手動,腳停手停--腳不動或腰不轉,手就不能自動,而腳或腰停止動作時,手就要自動停止,否則就是動手。
3、長期腰胯帶動四肢的訓練,應用時自然就不會出現亂動手的情事,而且所出的勁道就不會是個別的,而是全身整體的彈簧勁。
另外,只要長期持之以恒的堅持練習,功夫就能練上身,屆時所謂的摺疊勁、螺旋勁或纏絲勁自然就能水到渠成,不必刻意去練或去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