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小編有介紹過太極拳對于2型糖尿病的具有治療的作用,相信大家還有所印象,下面小編在此基礎上為大家拓展,以太極拳對風濕性關節炎的作用為大家做介紹,讓大家在練習太極拳的時候,能夠既可以鍛煉身體,又可以防止疾病。
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疾病,通常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嚴重的可能會危及到心臟。
臨床上以關節和肌肉游走性酸楚、疼痛為特征,屬變態反應性疾病,是風濕熱的主要表現之一。多以急性發熱及關節疼痛起病,典型表現是輕度或中度發熱,受累關節多為膝、踝、肩、肘、腕等大關節,通常由一個關節轉移至另一個關節,病變時局部紅腫、灼熱、劇痛,部分病人也有幾個關節同時發病的癥狀表現,不典型的病人僅有關節疼痛而無其他炎癥表現。
急性炎癥一般于2~4周消退,不留后遺癥,但常反復發作。若風濕活動影響心臟則可能引發心肌炎甚至遺留心臟瓣膜病變,《黃帝內經》稱之為“痹”。
風濕病經常會導致關節疼痛,因此常被稱為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比較折磨人的疾病。
【太極渾圓樁】 身體正立,兩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緩緩上提到胸前,雙手外拉而抱圓,兩腿自然平衡站立,既不外撇,也不內扣,基本接近自然。
兩手指尖相距一拳之遠,指尖相對,掌心向內,十指自然分開,手掌與胸距離約30厘米。兩眼向前平視(閉目或半閉目亦可),口似張似閉,以鼻自然呼吸。意念誘導:全身被太陽照亮。站樁勞累或年老體弱、病情嚴重者可采用坐式。站、坐式可以相互調整。
用這個功法每天可多練習幾次,每次大約需要5分鐘的時問。站累了可用坐式,休息以后又可以練站式。
所以,要養成好的練習習慣,不可間斷。
【健身原則】祛風散寒,化淤止痛。
【太極健身法】 祛風散寒術——搬攔捶健身法
(1)動作操練:松靜站立—— 兩腳開立——兩臂前舉——屈膝按掌——轉身落手——收腳落手——邁步搬捶——收腳攔掌——邁步攔掌——弓步沖拳——弓步落手——收腳落手——邁步搬捶——收腳攔掌——邁步攔掌——弓步沖拳——兩臂前舉—— 落手開立——松靜站立。
(2)技術要求:整個動作要體現以轉腰、沉胯來帶動手腳動作。沖拳時右肩應隨拳略向前引伸,沉肩垂肘。
(3)練習次數:重復多次。
(4)時間:5分鐘以上。
(5)意念:①起勢,吸氣:兩臂慢慢向前平舉,兩手高與肩平,與肩同寬,手心向下。用意念指揮兩掌隨著吸氣徐徐直臂上提,同時收小腹,提肛門。意念:氣從雙腳膝——下丹田——中丹田(膻中穴)。呼氣:兩掌在體前徐徐下按,同時屈膝下蹲,松小腹,松肛門。意念:氣沿任脈(胸——腹中線)徒下直至下丹田(氣海穴)。
②左式,吸氣:身體左轉,左手下落,身體重心移至左腿上,右腳收至左腳內側,左掌上舉于頭前,掌心斜向上,右手隨著轉體向左、向下(變拳)經腹前劃弧至左肋旁,同時收小腹,提肛門。
意念:氣從右腳膝——髖——下丹田——中丹田。呼氣:上體右轉,右腳提起,經左腳內側向右前方邁步,腳跟著地,腳尖外撇;同時打拳經胸前翻轉撇出,拳心向上;左手下落按于左胯旁,掌心向下,指尖向前;眼隨右拳,同時松小腹,松舡門。意念:氣從中丹田——肩肘——腕——右拳,中氣下沉丹田。
③左式,吸氣:身體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腳向前邁一步;左手上起,經左側向前上劃弧攔出,掌心向前下方;同時右拳向右劃弧收到右腰旁,拳心向上;眼看左手,同時收小腹,提肛門。意念:氣從左腳——膝——髖——下丹田——中丹田。呼氣:左腿前弓成左弓步;同時右拳向前打出,拳眼向上,高與胸平,左手附于右前臂里側;眼看右拳,同時松小腹,松肛門。意念:氣從中丹田——肩肘腕——右拳,中氣下沉丹田。
④右式動作相反,意念相同。⑤收勢,呼吸意念同起勢。后點按腎俞、肩三穴、曲池、外關、陽池、陽溪、合谷、后溪、血海、陽陵、足三里、絕骨、昆侖、解溪、涌泉等穴。
(6)機制與功效:搬攔捶動作通過調節人體沖脈、帶脈,調動人體經脈氣運行,對人體具有補腎補肝,補益元氣的功效。帶脈起于季脅即足厥陰之章門穴,同足少陽循帶脈穴,圍身一周,像腰帶一樣。帶脈的主要功能,總的說來是“約束諸經”。它從第二腰椎發出,圍腰一周。因此,足部的陰陽經脈都受帶脈的約束。由于帶脈出自督脈,行于腰腹,腰腹部是沖、任、督三脈脈氣所發之處(沖、任、督皆起于胞中),所以帶脈與沖、任、督三脈的關系極為密切。沖脈上至于頭,下至于足,貫穿全身,為總領諸經氣血的要沖。沖脈能調整十二經氣血,故有“十二經之海”、“五臟六腑之海”和“血海”之稱。經常練習搬攔捶動作對風濕性關節炎有很好的預防和治療效果。本法適用于康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