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學習,在于對勁的把握和運用,今天小編和大家以太極拳的“抽絲勁”為話題和大家介紹,今天想講一講它的概念和內涵,希望對大家關于勁的學習能夠有所幫助和提高,并能在實踐中得到運用和提高。
一、 抽絲勁概念
關于抽絲勁的概念,目前有許多說法,大家要注意將其與纏絲勁區分開。
抽絲功修煉是太極拳練功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內容。楊式太極拳大師田兆麟先生在教功中極重視抽絲功(勁)的講解和示范,他指出:“抽絲者,即運勁如抽絲之謂也”。
就是說太極拳勁在身內運行要如浮云若流水,緩細綿長,又如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至。吳式太極拳大師吳圖南先生在教功中也非常注重抽絲功的修煉,他經常告訴學生:“抽絲兩個字見于王宗岳的《太極拳行功心解》里,這是個比喻”。他說:“練太極拳運勁就同抽絲一樣,你如抽猛了絲就斷了,你抽得不合適時,絲又抽不出來。這是比喻練太極拳勁,不能夠過強,也不能過弱,要恰如其分”。
由此可見,太極拳給人以連綿不斷的感覺。
這是說只有行氣才能似抽絲,實際上練勁即練氣,運勁為行氣。行氣如九曲珠,運氣如抽絲。我們把這種行氣運身,運氣如抽絲的功法稱為“抽絲功”。
所以太極拳宗師楊澄甫先生說:“運勁(氣)如抽絲,皆言其貫串一氣也”。
二、 抽絲勁內涵
拳論《太極拳行功心解》為抽絲功(勁)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南。
此外,抽絲勁的學習,還要我們掌握好基本功,不然只是有形無實。
田兆麟先生進一步闡述抽絲功說:“按抽絲二字,非僅指緩徐直拉而出,因直拉而出,弗論如何緩徐絕不能綿綿不斷。
其實抽絲二字,乃指旋轉出入,如來復線之螺旋形也,出為順抽,入為逆抽,一切運勁,概不外乎此順逆二抽,即兩儀之謂也。
其順抽乃由足至于手指之抽,其逆抽乃由手指回歸足之抽,其路線即左足右手,右足左手,凡太極拳之運勁,無一不在此順逆抽絲之中。
以方位言之,即為十二抽絲,倘無之,即外形雖圓走圈動,而內中之勁仍是直勁,有失太極之義,不能發生以小勝大,以輕制重之功用。”由知:
1、 抽絲要緩徐和綿綿不斷是“以心行氣”之說?!缎泄π慕狻氛f:“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周身節節貫串,無令絲毫間斷”,“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樣式而在氣勢,不在外面而在內”。說明抽絲不在外面而在內以心行氣,以氣運身,行氣若抽絲,運勁即運氣,練氣即練勁。
2、 《行功心解》說:“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氣宜鼓蕩,神宜內斂,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斷續處,無使有凸凹處”。說明太極拳的每一動作要神斂氣聚,輕靈而內氣鼓蕩,且一線貫串,要處處氣勢飽滿,即左抽無缺,右抽無陷,進抽不凸,退抽不凹,大抽有續,小抽無斷,這樣才能產生以小勝大,以輕制重的功用。
3、 《行功心解》說:“其根在腳,發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說明抽絲之根源于腳而又歸于腳。其順抽由腳而腿而腰而手,逆抽由手而腰而腿而腳。內氣既鼓蕩而又旋轉出入,形成螺旋形。其動作非雙順即雙逆,或一順一逆。如果有一動作,既非順又非逆,則此動作為直來直去,不能稱為太極拳之運勁。實際上順抽為陽、為開、為吐、為放。逆抽為陰、為合、為吞、為收,即太極兩儀之謂也。
4、 《行功心解》進一步說:“運若抽絲處處明,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氣,在氣則滯,有氣者無力,無氣者純剛”,“似松非松,將展未展,勁斷意不斷,藕斷絲亦連 ”。說明更高層次的修煉不能著在“氣”上和“勁”上,因為有勁者僵,有氣者滯,無勁無氣者純剛。此時的太極拳運勁(氣)可達到似百煉鋼,又有似繞指之柔。
田兆麟先生又說:“抽絲為太極拳之基本動作,無之則不能稱為太極拳也,如左抽右抽,大抽小抽,進抽退抽,里抽外抽,上抽下抽,順抽逆抽,此即十二抽絲也”。
意思是說太極拳的一切運勁,無不在此順逆抽絲之中,一切行功走架均無不在此十二抽絲之內。例如太極拳十三勢中的才朋、捋、擠、按、采、列、肘、靠八法與進、退、顧、盼、定五行,在推手中必須靈活應用,但均在十二抽絲之中。
田兆麟先生繼續分析:“才朋,為八法之首,太極拳走架子及推手無一時離開此才朋勁,即謂太極拳為才朋勁拳亦無不可也,才朋為向外向上之動作,乃順抽絲,居于上面而向圈外,位在人手之下為進、為攻、為開、為放,屬于陽??疾排髣胖荆瞪趶梽牛鴱梽胖蓙恚稚跉夤?,氣能貫串膨勃于內,如橡皮之帶,則有彈性方可為才朋。如才朋勁不充乃內氣之不足,則無彈性,自缺節節貫串之功,故才朋勁為太極拳之主要之勁也”。
“捋為才朋勁反方向之勁,捋勁往下而向圈內,故才朋勁居于人手之下時為多,捋勁居于人手之上時為多,捋為向內向下之動作,乃逆抽絲,為退、為守、為合、為收,屬于陰。故才朋捋兩勁應隨時倒換,捋中亦應有才朋,方不至將對方之勁捋入自身”。可以看出,其他六法,五行等也不外乎此順逆兩抽。
通過這一段的敘述,我們可以得到許多啟發,才朋勁應表現為形于手而才朋于內,實乃內氣之充足才有彈性。察現在社會的推手,比賽雙方兩手強勁如棍,強杵、硬推,互相頂牛就是因為沒有獲得深厚的內功修為。
又例如在楊式和吳式太極拳架中,無一式不在這十二抽絲之內,如:
1、 左右云手,為左右順抽絲,其方位為左抽右抽;
2、 左右倒攆猴為左右先逆后順,先退后進之抽絲;
3、 左右野馬分宗為先左外順抽,右內逆抽,再轉為右外順抽,左內逆抽,其方位為大抽小抽,外抽里抽。其他則可舉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