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一門內涵深刻的武學,想要將其練好,必定要先搞懂其中的心法口訣,今天小編就以太極拳口訣之“開合變換”為大家介紹有哪些注意點,希望通過閱讀本文能讓大家對太極拳有更多的認識和了解。
開合變換,需要注意兩個動作之間的銜接,做到身體的協調與平衡。
開合變換
(一)腰脊為主
動之則分,靜之則合;分就是開,是離心力的作用;合是向心力的作用。腰與脊在人體活動中,具有中軸的功能,因為腰脊居于人身的正中部 份,身體的左右旋轉和上下彎動,都由于腰和脊的活動。
打拳向外開展的開和向內收縮的合,都是以腰脊為主,開的離心力從腰脊發端,合的向心力歸向腰脊。
由此可見,腰脊對開合的變換起著主導作用。
陳鑫謂︰「開合虛實,即為拳經。」可見太極拳的動作,在式勢上分開合,在質量上分虛實,可以盡之。開則俱開,合則俱合;開則開之以意,合則合之以神。拳勢之開者不在手足伸張之大,要在心意之開,所以謂之開之以意,做到內外俱開。拳勢之合者,不在手足收合之密,要合之以神,所以謂之合之以神,做到內外俱合。開不以意,手足伸開雖大,仍不能謂之開,轉換不靈;合不以神,手足收合雖密,仍不能謂之合,有隙可乘。開時不但手足之開,身體各部都開,所謂開則俱開,合時亦是不但手足之合,身體各部亦是都合,所謂合則俱合。
打拳要者為立身中正,因之走架或應敵時,必須注意身法中正,所以打拳時不論左旋右轉,身體四肢如何動作,一定要保持腰部的靈活和塌直,脊骨的節節虛虛對準。在這樣腰脊配合的情況下,來帶動四肢的上下左右作螺旋纏絲的伸縮動作,形成拳勢的一開一合。
(二)胯為輔
人身上下兩大關節,肩與胯;肩關節開了,則肘腕等節隨之俱開,所以陳鑫說︰「肩膊頭骨縫要開,始則不開,不可使之強開,功夫未到自開時,心說已開,究竟未開,必攻苦日久,自然能開,方算得開,此處一開,則全胳膊之往來屈伸,如風吹楊柳,天機動蕩,活潑潑地,毫無滯機。」胯關節能夠松開,那腰腿的動作就能靈活。
身體的各個部位都是相互影響的,不能忽視任何一方面的作用。
胯部的開在外形上雖然要把大腿根岔開,但是真正的開胯,仍在用意。所以陳鑫曾說︰「兩大腿根要開,?開不在大小,即一絲之微,亦算得開,蓋心意一開,?即開矣。不會開?者,腿雖岔三尺寬,不開仍然不開,是在學者細心參之。」
肩和胯兩個大關節要松開,在姿勢的要求一章中已經講過應注意各點;此處討論的是關系著全身的開合轉換,除了上面所說的腰脊是全身開合轉換的主要關鍵外,要以胯來輔助達到這個要求。每一動勢有周身的大開合和無數的局部小開合,其間主從的關系,層次非常清楚,腰脊發動開或合,胯隨之輔助,能夠充份發揮所謂離心力或向心力,使內勁從丹田達于四梢或回歸于丹田。這樣纔能做到所謂提之使來不得不來,放之使去不得不去,舍己從人而擒縱在我。
在周身大開合中,還要講究開中有合,合中有開,和開中再開,合中再合。開是表現于掤勁中,合是表現于?勁中︰亦即是開為順纏,合為逆纏。
例如有些動作,手臂外掤向前引伸是為開,因為有纏絲螺旋的作用,到引伸到頭,在將到未到時,肘以下已經向著合,這就是叫做開中有合;手臂內?向后向左或右走化是為合,也因為有纏絲螺旋的作用,到盡頭將到未到時,肘以下已經向著開,這就是叫做合中有開。至于開中
再開和合中再合︰是在與對方搭手時,在我為愈進而愈長,對方愈退而愈促,我連步趕進而得機得勢,我的開勢繼續不斷地延展伸長,是為開中再開;在與對方搭手時,對方一再進逼,我順應對方的動向一再粘化,我的合勢繼續不斷地收斂縮小,我連步躍退而對方不及粘隨,我想還擊,即可應手而去,而且還擊力必可增強,是為合中再合。
這種開中再開和合中再合的身法手法,是太極拳高深的技巧,要有深厚的功力,才能做到,纏絲勁極為細致,所謂細膩熨貼,柔中寓剛,全身沉著松靜,真所謂︰渾身柔軟若無骨,忽然放出都是手。
由于開合的變換,腰脊和胯?的旋轉,因為動作螺旋的關系,很自然地胸腹部的肌肉呈松沉作弧形地經小腹翻出,做到蓄發相變的勁由內換,同時在手法上有了折迭,步法上有了轉換,達到真正的開則俱開,合則俱合的周身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