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太極拳,不僅需要努力,而且還得掌握相關要領及方法,知道重點及方法,就可以在學習上少走彎路。今天小編就根據自身的經驗來和大家分享我總結出來的太極拳學習的幾個要點,希望大家對大家學習太極拳能有所幫助。
關于太極拳的學問博大精深,不下一番研究是不能掌握的,以我的經歷而言,總結出如下十點學習太極拳須知:
一、中定
伸屈與開合之未發謂之中,寂然不動謂之定。心氣清和,精神貫頂,不偏不倚,是為中定之氣,道之本也。 何以守中?無過不及。何以能定?不為起使,不為利誘。伸屈開合,進退顧盼,互爭者中也。中者,以腳為立點,以勢為重心,以動作為樞機,故曰得其環中,以應無窮,此雖技之一端,實為全體之綱領。
二、虛領頂勁
頂勁即頂頭懸。頭頂正直,腹內松凈,氣沉丹田,精神貫頂,如不倒翁上輕下沉,又如水中浮標漂浮不沒。 歌曰︰神清氣沉任自然,漂漂蕩蕩浪里轉攢;任你風浪來推打,上輕下沉不倒顛。
三、感覺
感覺,多半在于自己的切身體會,多感多悟,感是相通的,但悟卻是因人而異的。
四、聽勁
聽者權也,即權衡輕重,推手時偵察敵情謂之聽,聽之于心,凝之于耳,行之于氣,運之于掌,以心行意,以意運氣,以氣運身,聽而后發。聽勁要準確靈敏,隨其伸就其屈,乃能進退自如。
五、量敵
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整軍行旅之初,當先審己而量敵,以計勝負也。拳雖小道,其理亦然,以己之短當人之長,謂之失策;以己之長當人之短,謂之得計。量敵應問勁,問其動靜,聽其來勁方向與重心所在。彼此未進入攻守之時,應以靜待動,以逸待勞,不存主見。彼未動,我不動,彼微動,我先動。當彼此相互承變之間,即知其虛實而應付之。
六、知機
推手分三個功夫階段,由不知不覺而后知后覺,由后知后覺而先知先覺。當陰陽未分,動靜未明,姿勢未成,虛實未知。似有征兆時謂之機,此唯高手能知之。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料敵先機往往就是我們致勝的關鍵所在。
七、雙重
無虛實謂之雙重。雙重之病有雙手與雙腳之分。拳經曰:“偏沉則隨,雙重則滯”。又曰:“有數年純功而不能運化者,率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耳”。是故雙重之病難自知自覺,非知虛實之理,不易避免,能解此病則聽勁。感覺。虛實。問答皆融會貫通。推手時若對方用力推我,而我用力抗之,相持不下謂之滯,此即雙方之雙重。 若彼此各順來勢,不以力抗而順其來勁之方向引之前進,使其落空,此即偏沉所致。若以雙手按對方之上盤,而對方力氣極大,攻之不可,則采用虛實之法,以雙手撫其肩,左手由彼之右肩下履,右手擊其左肩,此時我雙手作交叉十字勢,同主一方,而發勁成一圓圈,則彼必側斜而倒地,此即發勁偏沉所致也。
八、舍己從人
舍棄自己主見,依從對方動作,隨其所適,因而取之,順而成之,合而解之,由被動轉為主動。主動能造機造勢,而后得機得勢,處處隨曲就伸,則無往而不利。
九、鼓蕩
氣沉、腰松、腹凈、含胸、拔背、松肩、垂肘,節節舒展,動之靜之,虛之實之,開之合之,剛之柔之,此種混合之勁謂之鼓蕩。以心行意,以意運氣,以氣運身,鼓蕩之勁乃生。由于心氣貫穿,陰陽變化頃刻而來,猶如狂風暴雨,驚濤駭浪。在同門之中運用鼓蕩勁,多是高手指導低手,使對方腰腿生長彈性抵抗力,增強感覺敏銳,久之則感應靈活。在應敵之時則用來摧毀對方之守勢,牽引對方之重心,使其立點不穩,擾亂對方步驟,疲勞對方精神。 太極拳高境界尚有名曰采浪花者,全以鼓蕩之勁震撼對方,使其如航海遇風,出入波浪之中,眩暈無主,傾斜顛簸,自身重心難以捉摸,即是鼓蕩之作用。
十、重心
研究太極拳勁之平衡作用,即是研究各種姿勢與動態之穩定而求其重心。無論站立或俯仰,各有其重心存在,推手原理即在各種動態中研究力之平衡關系。如穩定則重心升高,如為不穩定則重心降低,如為中立則不升不降。更應知穩定平衡之時,重心必須在低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