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一直傳承到現在,必有它的自身特點有關系。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學習太極拳,學習太極拳已經成為了一種生活的時尚運動,練習太極拳不僅有養生的作用,還能學到技擊的武術。這是很有特點的。
練習太極拳是一個比較花費時間的運動,關鍵在于是否認真耐心的學習。
發勁要由后腿?還是由前腿?
有些人以為發勁是由后腿發,但亦有一些人謂發勁是由前腿發,互相爭執。其實是兩腿都可以發勁,問題是當對方給你用左手打的機會時,則用右腿發勁;若對方給你用右手打的機會時,則用左腿發勁。亦即發勁時,必須是根據〝其根在腳,發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的原則,由左腿而腰而行于右手,或由右腿而腰而行于左手的一貫之勁來發勁。
拳架與推手的關系:
有些人以為拳架與推手并沒有關系,所以只練推手而不注重拳架。其實推手必須以拳架為基礎,沒有好的拳架為基礎,推手一定不會好的,除非不是正規的太極拳推手,才不必以太極拳拳架為基礎。
其根在腳的意義及其重要性:
太極拳講究的是松,所以在練拳的過程中一定要放松。
由腰而落胯、落膝而落到腳底,發勁時,其根在腳,即以腳底為起點,而腿而腰而行于手指,沒有松到腳底之后的發勁,是沒有根的,是浮而沒有著落的,是虛空的,是沒有用的。
主宰于腰的重要性:
以腰為主的動作是一種軸心動作,故能一動全動,全部都作同比例的動。所以腰要求輕松、沉穩與正直,不能用力,更不能搖晃與彎曲。
一般都注意腰部,但對腹部則多有忽略。其實腰腹是一致相同的。例如〝氣沉丹田〞及〝以心與氣相守于丹田〞,就有與腰同樣要求輕松、沉穩與正直〈不得搖晃、彎曲〉之意。拳論所謂:〝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凹凸處,無使有斷續處〞中之缺陷、凹凸、斷續,都指的整體動作要均勻一致,尤其表示在腰腹之情形為明顯,故腰腹同樣不能任其有缺陷、凹凸、斷續之處。
含胸拔背的意義:
其實這里含胸的意思就是松胸的意思,是不用挺胸的。
雖然要松,但要松的端端正正架起來,負起作骨架的功用,不可一味的松,松得連骨架都彎下去,如是陷胸的情形,是不對的。
拔背,宗師書上謂〝拔背匪易言也,是為通三關之候也,其詳見于后〞,但以后則未明顯見到。一般誤認拔背是背向后拔,實則拔背并非向后拔,而是向上拔高,此與〝為通三關之候〞其意正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