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太極拳中的立身中正之說了,這是練習太極拳的關鍵點,像這樣的關鍵點還是有很多的。這點可以說明練習太極拳需要的就是掌握其中的關鍵點才能更好的把握太極拳,這是很重要的。
我們在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需要的自身的學習還要加上自身體會悟性這些都是比較重要的。
『立身中正』是太極拳入門的第一要務。也是潘老師所傳『三大原則』中的第一原則,凡是學過本門拳架的人對于三大原則應該都不陌生,至于經過他老人家親自指導過的人更是耳熟能詳。本文僅對『三大原則』中的第一原則『立身中正』,提出個人初淺的一些看法,以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對一些初學者有所幫助,更希望對這些原則的實踐有更細致體會的人能補充指正,期能對潘老師的教導有所發揚。
立身中正的實際操作,一般的要求是『百會與會陰虛虛對準』,這是一個不變的原則,但事實上,百會與會陰這兩個穴道因為距離較遠,對于初學者在操作上,會感覺比較難,而且『虛虛對準』偏于心意上的運用,對應于身體的實際中正不易領會,故從一開始就沒有注意,而忽略此一原則的重要性,這種類型的人為數不少,久而久之,身樁有了弊病,而影響對拳藝的深造,不可不察。
立身中正一般常見的缺點為:
頭容不正,頸項不直
關于這樣的問題,首要就是應該不會 領起『頂勁』。
事實上,在拳架的運行中要『維持住』頂勁的『虛領』是屬于較高層次的鍛煉,因此在初階的練習當中,只要能注意「保持」『兩眼平視及后頸項的豎直與放松』即可,而這也是立身中正中對頭的基本要求。
肩頭內卷
肩頭內卷,意指兩肩頭有向乳頭方向合的現象或趨勢,形成外觀上,靠近肩關節附近的胸肌有凹陷的現象,在此狀態下,胸腔不得其正,側向勁的維持不能得勢,因此,要注意讓『兩肩頭沿著鎖骨方向,朝正左及正右方延伸。』,使肩頭處附近的胸肌平順展開,才不至有凹陷的現象產生。
膻中處折曲
在膻中穴的地方陷入,而胸腔不正,造成后背緊張及督脈的氣上揚,且使得上半身之重量部份集中在該處,致使任脈因折到而氣行不順,久練之后產生胸悶,運用上亦較不靈活,發勁也因此打折,且按壓該點會有疼痛之感,因此該處的展正要特別注意。
腰軟
腰軟,這里指的腰軟的意思就是說自身的腰不能夠直立。
此處所指之腰,系指身體的兩側,由肋骨以下的地方開始到髖關節為止,此處一展直,則身樁正面的兩側基準線就大事底定了,在拳架的左旋右轉及起落升降當中,維持兩側基準線的正直,即可對應出肩、胯相合,確立身法中正的基本。
落胯不正
落胯不正。即上身之重量未能垂直落于髖關節中,而有前傾之象?勁有所偏差,造成兩腿內側經脈之緊張,久練后,若加以按壓,常會伴有疼痛之感,且丹田亦未處于正位,對于功勁的精進頗有影響,此項缺點的改善,惟有從虛領頂勁之作法方能獲得徹底的改善。虛領頂勁為身法中正的重點,實際的操作及如何虛領,潘老師的著作中有詳細的說明,此處不多談。
身法的中正是太極拳的精義所在,身體在中正當中即產生一種中定勁,在此狀態下方能支撐八面,又由于陰陽虛實的分清而能圓轉自如,此間如何維持拳架在動態當中的中正是一個難點,因此建議習者,拳架必須要在教練者的指導下,徹底的改善各項缺點,于調正身樁后,方可離師自練。否則比較容易出偏,或是練了許久而成效不彰。聊聊數語,提供參考,亦請不吝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