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太極拳中的意識是很重要的,有了意識才有動作,這是互相聯系的。只有掌握好意識才能在動作上的運用成功。在太極拳中很多人都不太理解意識的理論,這也是太極拳種頭疼的事。
想要練好太極拳就必須在意識上有所突破性的進展,這樣才能更好的學習太極拳。
龐明先生在《混元整體理論》一書中,結合現代科學知識把宇宙物質分為三個層次,也叫三層物質理論。這個理論首見于書中第二章的《混元論》,他指出現代科學只認識到實體性物質和場性物質這兩層物質,對第三層物質還沒有研究,第三層物質就是混元氣物質。混元氣物質是一種以信息為顯在狀態,能量和質量為隱伏狀態的物質。
隨著論述的深入,龐明先生在書中第六章《意識論》里進一步指出,意識也屬于第三層物質。他在談到“意識是什么樣的物質運動”時說到:“在前述的混元論中,曾結合現代科學知識把宇宙物質分為三個層次;第一類是具有質量、能量和信息三特性,而且以質量為主要存在形式的,這就是實體性物質;第二類是具備能量和信息,而且以能量為主要表現形式的,這就是場性物質;第三類是以信息為主要表現形式的,能量、質量都不明顯,意識屬于這一層次。意識是一種以能量和質量為隱態形式、以信息為顯態形式存在的物質。”
可以根據三層物質理論來劃分,有形有像的物質是實體性物質,屬于第一層物質。
引力場、磁場等物質是場性物質,屬于第二層物質;中國古典文化中的“道”、“元氣”、“太極”,以及人的意識,都屬于混元氣物質,屬于第三層物質。“道”、“元氣”、“太極” 與人的意識相比較,前者是后者的肇基,后者是前者的升華,前者自然,后者自覺。
對于意識這種物質,《混元整體理論》一書用了兩種方式進行闡述,即用意元體理論和意識理論來描述意識的特性和規律,它們構成了第六章《意識論》的主體。在這一章里,龐明先生提出了意元體這個新概念,并把意識活動等同于意識,對意識作出了新的定義。
書中認為,意元體是發育到一定階段的腦神經細胞的混元氣融合而成的一種特殊混元氣。意元體既是主觀世界,同時也是客觀存在。它是可以被高級功能態下的意識所感知的。意元體是產生意識活動的內在基礎。對于意識,混元整體理論給出了新的定義:意識活動是一種特殊的物質運動形式,是意元體這種特殊物質的活動狀態,是意元體內部的運動內容及其運動過程。它來源于對人體生命過程中的內、外環境的各種有關信息的(如社會的、自然的、人體生命的)反映,并通過一定渠道主宰著人的生命運動。
我們假如從一般的邏輯去說,就可以知道意識和意元體。
如果用中國傳統文化的術語來說,意元體和意識的關系就是體用的關系,意元體是體,意識是用,就好像水和水波一樣。如果站在混元整體理論的立場來看,意元體和意識其實是一個東西,之所以用兩種方式來描述,主要是出于表達的需要,因為我們這些讀者不具備整體思維的能力。同理,從混元整體理論的立場出發,前面提到的三層物質其實并不存在本質的區別,它們都是一種混元實體,所謂質量、能量、信息的隱顯區別只是對局部思維而言的。
由此可見,學習《混元整體理論》一書, 既要知道分,還要知道合,前面的分開論述是為了后面的混化整合。如讀完《混元論》和《整體論》要把它們合起來,因為這兩章書都是在描述混元整體;讀完意元體理論和意識理論也要把它們合起來,因為這兩部分內容都是在描述意識整體。如果我們不注意學習的對象是事物的混元整體,而沿用平時的邏輯思維,就會出現水和水波或者意元體和意識哪一個才是物質的問題,其實它們都是物質,是一個東西,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