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極拳中推手是一門重要的學習招式,想要學習好推手技擊術,必須要了解太極推手的特點之處,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學習太極拳推手技擊,無論是學習太極拳的任何相關動作,都要從學習理論開始。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人都去學習怎么去健身,太極拳便成了熱點運動。
目前人們普遍認為太極拳動作過于緩慢,遠不如跆拳道,散打等拳術運動激烈;認為能健身不能防身。就連太極拳的傳統項目推手也使人覺得過于柔而無剛勁.其實,這只是人們對太極運動的一些偏見.真正意義上的太極運動是健身與防身相結合的運動,其動作可快可忙,而太極推手也是其精華所在。
單就推手而言,看到推手被廣大群眾所接受,我深感欣慰。但是,作為一名太極推廣者,有責任指出太極推手的一些不利現象。
首先,在健身的運動中推手可是到處常見的項目之一。
但是,但這樣的推手不能完全發揮其技擊作用,在實戰中也難起到防身效果。另外,部分習練者急功近利,拋棄原有的推手訓練方法,而以推桿鈴,做俯臥撐等一些難達到推手目的的方法為主。這樣的訓練在與散打高手對壘時,完全有可能落得頭破血流,暈倒擂臺的結果.結局讓人深思。
面對這些推手運動中的嚴峻問題,結合多年的太極教學實踐,我對現階段太極推手的發展和比賽規則提出一下一些看法,希望能為太極推手運動出一份微力。
首先,在訓練方法單,要遵循傳統的太極拳訓練方法.太極拳在中國發展數百年而不衰,可見其科學性所在.練習太極應先練轉化功,在這里特別特別提出太極拳的一個傳統的基本的訓練方法----抖大桿.抖大桿是練習力量和速度的佳太極拳訓練方,在訓練時以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大桿,先抖慢桿,再慢桿和快桿相結合,并配合推手的具體練習方法。慢桿經過訓練可以抖到五百到一千下,這時同時練習快桿,以每分鐘120下為合格.通過這樣的訓練,力量反應和爆發力都會有質的提高.另外,還要進行專項的腿功練習,具體可采用站樁,拉”雀地龍”等方法,后者在訓練到300-500次,此時,如有必要,可加穿沙衣進行訓練..在實際的訓練過程中還要調,養,練三結合,才能達到如期的目的.如此訓練,無論在健身方面還是在實戰對壘中,太極推手都會發揮出真正的作用。
其次,從規則的方面去講,我認為是不可缺少的地方。
第一,在對抗中,雙方摟抱在一起時間過。實戰時,摟抱之后,一方就會有更多的機會來襲擊另一方,用肩,肘,膝等任意一擊都會給另一方以致命的打擊.雙方摟抱很長時間而不襲擊對方是一種很不實際的做法。在比賽中應限定摟抱時間,還有可以戴分指手套,使用掌推,按,戴護具等。第二,一些可能致命的用法應該加以限制,如用穿心肘法襲擊對方前胸,拳擊對方頭部等如果力量夠大,就會出現傷殘事件,這是比賽時所應盡可能避免的.在比賽中應該加以限制和采取保護性措施.第三,為了更接近實戰的效果,應使參賽者在對壘中靈活發揮。對一些用法如用腿掃對方等應放寬限制,.第四,要分業余組和專業。
另外,在形式上,應在不違反推手比賽原則的前提下發展多元化的形式,以吸引更多的觀眾,讓更多的人來關注太極.在比賽資金來源上,可以具體通過搞策劃,拉贊助,爭取政府專項基金等方式.在獎勵設置方面,鑒于平時太極訓練是一個艱苦的訓練過程,應適當提高個人和團體獎金.在比賽的地點采用上,如果選擇經濟較發達地區作為比賽場所,推手比賽的商業化操作會更容易進行。
總之,太極推手運動只有在順應改革開放大潮的前提下,不斷發展和完善才能在武林中長久不衰,才能與搏擊,摔跤相抗衡,立于不敗之地。
以上是我對目前太極推手運動的一點看法,以作交流,望同行們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