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的陳式太極拳中,具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它的特點就是動作的細膩,拳理涉及到了很多的學科。也可以說陳式太極是門難學科目。想要學好它必須要掌握其中的要領,但是這些都不能作為學會太極拳的依據。
陳式太極的拳理都體現在一個個大大小小的動作上的。
目前,國內外喜歡這套傳統太極拳的人越來越多,特別值得欣慰的是文化素質較高的人喜歡這套拳的越來越多。實踐出真知,經本人及我的眾多學員幾十年來的實踐證明: “太極拳好!""尤其是這套傳統的陳式太極拳確實是好。我搜集了20多本太極拳拳譜,對各家風格、特點進行了比較、分析、鑒別,認為這套拳有五大優勢。
1.拳架正宗的可靠性。
2.武術的鮮明性。就是說每個拳式都有各自的技擊特存在的。
3.拳理拳法的哲理性。即每個拳式、每個動作都符合太極陰陽哲理。
4.適應群體的廣泛性。這套拳“男女老少兒童團,各行各業都喜歡”。不僅中國人練,外國人也練。僅從我們這里傳到國外的就已達十八個國家。北京的傅大慶同志全家十一口有九口都在練;鄭州的弓大鵬,一家三口都在練,他辦的傳授站,上至80多歲的老者,下至四五歲的兒童都在練;我市長安公園一個81歲的老翁,比我還長兩歲,去年開始學這套拳。半年之后,我倆聊天,我問他有什么效果,他說了兩句話:“一是體重減了,二是力量增了。”
5.鍛練身心的科學性。即“養浩然之氣,練通靈之體”。湖南醫大帥建中教授來信說: “每打一遍拳,如同服一劑‘活血化瘀’的藥。”現在的社會競爭激烈,工作壓力大,腦子緊張,下肢活動少,許多人患上了“現代病”,出現了三高,即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以及肥胖癥等等,而練這套拳,就是練低架子,增強下肢力量,加大肌肉力量(現在人們健康的一個標志,就是留住肌肉,減少贅肉)。練丹田內轉,關鍵是松胯,還可減肥、降壓、預防和減緩骨質疏松。我們練這套拳,正好符合現在提倡的有氧代謝運動的要求,同時身心兼練,練體格又練人格。改變人的思維方式,使人的思維富有哲理性,平衡人的心態,讓人在緊張的工作環境下,學會放松,在緊急的情況下,學會沉穩,與人相處時,學會寬容。
從現實中看,想要全面的體現學習太極拳的優勢就必須要刻苦的練習。
為什么有些人練拳多年,甚至幾十年,動作仍不規范,水平仍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這些練拳者學拳不認真,練拳不細心,鉆拳沒耐心,粗枝大葉,偷工減料,丟三落四,手、眼、身法、步不到位,許多細節表達不出來,勁點不明,甚至有些動作違背拳理拳法,走形變樣,忽略了此拳豐富而細致的內涵。
如何在細節上下功夫?我認為必須從以下三個方面下功夫。
一、細摳拳譜,守規矩;
二、精通拳理,找規律;
三、鉆研拳法,懂勁道。
正如臺灣拳師杜毓澤(陳延熙的徒弟)先生講的:“要打好此拳,就必須把道理打出來,把勁道打出來。”也就是說,使每一個動作都合乎拳理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