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練習太極拳的時候經常會聽到氣沉丹田的說法,聽著挺簡單的,但是做起來是有點難度的。氣沉丹田對于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起到了關鍵性的問題,想要掌握氣沉丹田的方法的前提就是需要先理解它。
氣沉丹田是對練拳者提出的對身體形態的要求之一,需要掌握它。
二者是一個共成的整體,不可偏廢,是王宗岳首先在《太極拳論》中對練拳者的身軀、形體、姿勢和“內在的意境”提出的兩大要求。現分兩文而言之。本文論“氣沉丹田”
為了真正弄清楚“氣沉丹田”的意義,必須首先搞清“氣”和“丹田”這兩個概念。
一、丹 田
丹田到底是在人體的什么部位,這也是很多人的疑問。
1、神闕穴。屬任脈,位于臍中。后面正對命門穴(屬督脈,腰椎第二棘突之下凹陷處),為一身之中,斷臍之所。
2、氣海穴。屬任脈,又名下氣海。位于體前正中線上,臍下一寸半處。
3、石門穴。屬任脈,別名丹田。位于體前正中線上,臍下二寸處。
4、關元穴。屬任脈,位于體前正中線上,臍下三寸處。
以上是從針灸穴位的點上看,上下就有三寸之差。
以下又有人把丹田分為上、中、下三處。
5、上丹田,印堂穴。別名有祖竅、玄竅、空竅、根竊、山根、宗根、天根、有根、方寸、元門、眾妙門等。它是元“神”出處之所,泥丸腦府的門闕,在人體至關重要。
6、中丹田,膻中穴。屬任脈,又名上氣海,為“氣”之海。位于體前正中線上,在兩乳之間,胸骨中線上,平第四肋間隙。
7、下丹田,泛說有神闕、氣海、石門、關元等穴。為蓄“精”的倉稟。
另外,還有把上、中、下丹田認定是在:
8、上丹田,百會穴。位于后發際之上七寸,約當兩側耳廓尖連線的中點,頭頂心處。
9、下丹田,會陰穴。位于會陰部正中,前陰部與肛門之間。是任、督二脈的起點。
10、中丹田,位于上丹田百會穴和下丹田會陰穴的連接線與神闕穴和命門穴連接線相交點。
百會穴與會陰穴在身內的連接線叫“沖脈”。神闕穴通過命門穴,圍腰部的圈線叫“帶脈”。“沖脈”相當于人體中軸線的頭和軀干上半部分。若以此種說法,則其所在位置就相差更遠了。以上所說丹田的所在部位,大部分是在氣功應用。武術中所說的丹田,都認為應當在小腹部,雖然氣海穴、石門穴、關元穴的點上有距離,在對“面”上的認識還是一致的。
二、氣
中國人對“氣”的認識是很復雜的,不僅僅是物理學上所說的“氣”是氣體也。這里所談到的“氣”是專指人體內在的“氣”。中醫認為“氣”的由來,是一個極為微妙和深奧的問題,也是現代人體科學發展到今天所要研究、探討的一個重要課題。
在中醫界有人認為,宇宙萬物之生長、發展、運動、變化(生、長、化、收、藏),都是“氣”的作用。人之所以有生命的活動,也同樣是由“氣”的功能作用所為。“天為一大天,人為一小天”,宇宙之大氣(天空之氣),人體之生氣(生命之氣)都是在不停地運動著的。人體是個整體,人與天地也是個整體。因為人的生氣與天之大氣是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中醫的先賢張景岳在其所著的《類經》中說:“夫生化之道,以氣為本,天地萬物,莫不由之……人之有生、全賴此氣”。由人的胚胎時期開始,氣就有了萌芽,因為胎兒要靠母體進行內呼吸,以吸收營養而發育、成長,這就需要依賴母體的祖氣(精氣)。胎兒離開母體切斷臍帶后,靠自身的機能,由“哇”的一聲哭,開始即與大氣進行氣體交換。
“氣”,沒有一定的形狀,看不見摸不著,但它是能夠自由散布的物質。“氣”在人體中是流動的,周身上下、內外表里無處不到,因為它是生于先天,稟于后天,所以又有先天祖氣(精氣)、后天谷氣(胃氣)的名稱。
人體的氣,又稱為“真氣”,在《靈樞·剌節真邪篇》中說:“真氣者,所受于天,與谷氣并而充身者也”。這就說明了真氣的本身是稟受于先天,得到天之大氣,與水谷飲食之氣并合而成,它有充養全身的功能。“真氣即元氣。氣在天者,受之于鼻而喉主之。氣在水谷者,入于口而咽主之。然鐘(集中)于未生之初者,曰先天之氣。成于已生之后者,曰后天之氣。氣在陽分者即陽氣;氣在陰分者即陰氣,氣在表曰衛氣;氣在里曰營氣;在脾曰充氣;在胃曰胃氣;在上焦曰宗氣;在中焦曰中氣;在下焦曰元陰、元陽之氣。
元氣包括元陰、元陽之氣,因為來源是稟受于先天之精所化,故又名“原氣”,但它要靠后天營養而不斷滋生。在《難經·第三十六難》中說:“命門者,諸神、精之所舍、原氣之所系也。”“命門”有生命門戶的關鍵之意,是先天之氣蘊藏所在,是人體生化的來源,生命的根本。故張景岳云:“命門為原氣之根,為水火之宅,五臟之陰氣,非此不能滋。五臟之陽氣,非此不能發。”“命門”之火體現腎陽(元陽)的功能;“命門”之水體現腎陰(元陰)的物質。所以說“命門”是“水火之宅”,“命門”之火(腎之元陽)也包括現代醫學所說的腎上腺皮質功能。
腎主水而藏精,為人身元陰之處;命門主火而升發,為人身元陽之處。元陰是先天的真水,元陽是先天的真火。二者相互關系是陰陽互根、水火相濟,只有陰陽水火互相作用,才能產生真元之氣。真元之氣不僅是人的生命力,又是人身生化的源泉。
以上所說的,具有各種名稱的“氣”,都是屬于中醫學說的理論。中醫所指的這些“氣”,是人體內能使各器官正常地發揮機能的原動力。顯然,這種“氣”不是我們所討論“氣沉丹田”的“氣”。
在前面說過,“氣在天者,受之于鼻而喉主之”。這是說,在天的大氣從鼻入,通過喉進入肺與人體進行氣體交換。這個“氣”是實在的氣體,并能進入人的體內。這種吐故納新,吸氧呼碳的常識,任何人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