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極拳中的收放與開合動作包含了所有動作。什么叫做收?通常向內而來的叫做收,向外而去的叫做放。很多人不知道都會把內收外放誤認為是開合。一個關節(jié)或一個動作,只能說收放,沒有相對應的配合就沒法開合。
想要清楚什么是收與放,必須要清楚什么是內外。這些都要分開的談的,因為關與節(jié)的不同,關和節(jié)的內外收放也不同。
一、太極拳的收放與開合
一個關連著前后兩個節(jié),關就是節(jié)的中心和兩節(jié)的內,不論前節(jié)的向關來還是后節(jié)的向關去的節(jié)都為內收,離關而去的前節(jié)或后節(jié)都為放。因此,節(jié)的收與放是依關而論的,不論上肢與下肢都是如此。如小臂的根節(jié)向肘來或大臂的梢節(jié)向肘去都為收。這個肘在勢上就為陰,就應該內收下沉:在勁上就為陽,就應該收的一節(jié)用剛勁。切忌大小臂同時用力或同時內收。再如小腿的根節(jié)向膝關來或大腿的梢節(jié)向膝關去都為收,膝就應該內收上提為陰勢,所收之節(jié)用陽剛之勁。小臂與手組成的腕,小腿與腳組成的踝,胯與大腿的襠,大臂與胸的肩以及腳掌與腳趾、手掌與手指均應該如此。在收的節(jié)向關來的時候,另一節(jié)必須離關而去,這就為放,這一收一放就是一陰一陽的配合,就稱為合,太極拳全身都永遠是合。周身無處不太極就是周身無處不合,否則便是雙重,或散亂的丟,或死滯的頂。有人稱練太極拳為合太極是很有道理的。
在節(jié)向關收的時候,這個關必須向腰這個總關而收,為什么說腰為一身之總關?因除了腰之外的任何與關相連的前后節(jié)都是既為根又為梢,例如小臂既是手的根又是大臂的梢,大臂既是小臂的根又是胸的梢,這些既為根又為梢的節(jié)組成的關都有兩重性。臀是下肢的總根,背為上肢的總根,它們都不為其他節(jié)做梢,這兩個總根組成的關就是腰,自然就為全身的總關。就關與關而言。踝關、腕關為梢,膝、肘關為根;膝、肘關為梢、襠、肩關為根;襠、肩關為梢,腰為根;腰只為根不做梢,也自然為總關,就為全身諸關之總內。其他關向腰而來的都為內收,離腰而去的都為外放。下肢關的放是向外向下,收是向內向上提:上肢的關的放是向外向上走。收是向內向下沉,這也是上下有別的表現(xiàn)。我們常說的男左女右,就是因為男陽女陰所以表現(xiàn)不同。身體上部為陽下部為陰,他的收放自然有別。腕關可在腰上也可在腰下。因此腕的使用,在腰之上內收時要下沉,在腰之下內收時則上提。內位與外位的體現(xiàn)形式主要是靠相對應的關的對比來完成的,如左邊膝要收。左肘就必須向身外上走,把膝襯托為內位,再配合向腰關上提就完成了膝的收,肘外開上浮就為離腰而去的放。如果肘要在膝之內位的下沉完成收的動作,膝則外開下放完成離腰而去的放的動作。這膝與肘的一收一放就是一陰一陽的配,就是太極拳的關合。上肘與下膝,左肘與右肘,肘與前腕,肘與后肩都應是一陰一陽的合的狀態(tài)。這為兩合。前節(jié)、中節(jié)與后節(jié),前關、中關與后關三方面的配合為三合。兩合、三合在交手中特別重要,稍有差錯便不能我順人背或得心應手地應對。
屈與伸是轉換關節(jié)的運動方式,每個關節(jié)都必須的彎曲。
在彎曲關的同時,每個節(jié)才能不受阻礙地自由伸展。屈關伸節(jié)也是太極拳的基本要領。我們常說的隨屈就伸就是隨著關的彎曲使節(jié)得以伸展,就是這個意思。在同一個關的前后節(jié)互換時不可影響此關內收之勢,在另一關收時此關才可外放。太極拳的“收與放”、“屈與伸”、“開與合”,就是太極拳的基本動作。也可以說是太極拳的全部。
二、在推手中經常犯的幾個錯誤
1.擰腰化勁
有些人推手經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鏡頭:甲方搭住乙方手臂,并用力將其手掌按住貼在其前胸上,這時乙方不是利用步伐后撤環(huán)繞來化解對方,而是利用擰腰轉胯來化解,其結果確實能化開,使推手繼續(xù)進行。但是假如甲方精于發(fā)力,而且反應靈敏,當其將乙方手臂按住貼胸時,早已上步發(fā)力將乙方放倒,而此時乙方再去擰腰轉胯是沒有效果的,因為當你感覺對方力量已過來或已作用到你身上時,擰腰轉胯向側后偏帶,這就導致自身的意力失去中線的要求,造成整體間架的變形,而失去了做整體支撐力和發(fā)放力的基本條件。所以說“擰腰化勁”這種動作如果是推手娛樂玩玩無妨,如果用于短兵相接的實戰(zhàn)推手,這樣做是很危險的。
2.一味盲目畫圈,無中線意識
中線是人的重心所在,在推手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誰的重心控制得好,誰就有取勝的把握。而現(xiàn)在部分意拳練習者在推手中只是盲目得轉圈畫圓毫無中線意識,進攻者沒有了攻擊中線的意識,防守者也絲毫不注意防護中線。這種推手練習是徒勞無益的。因為推手的主要目的就是破壞對方的平衡來建立自己的平衡。你抓不住對方的重心,又怎么去破壞對方的平衡呢?所以我們一定要從初級打輪開始就培養(yǎng)中線意識,要將中線意識貫徹意拳推手訓練的始終。要把自己想成指南針,對方的中線好比南極,無論對方怎樣運動,“指南針”都始終指著“南極”。
3.肘部位置易犯的幾種錯誤
因為肘部的位置是在手臂的中節(jié)處,手臂的變化是通過肘部的變化完成的。
肘部位置的合理與否直接影響推手的勝負。而一些人在推手中卻易犯折肘和平肘的毛病。所謂折肘是指肘關節(jié)彎曲時角度小于90。;所謂平肘是指小臂失去斜面支撐而呈平置的狀態(tài)。薌老曾曰:“周身關節(jié)皆為鈍形三角”,目的就是為了增強間架的支撐力,以保持整體的發(fā)力。如果小于90。,間架的支撐力就會大大降低,阻礙整體力的發(fā)揮;同時平肘的運用會導致肩部的僵緊,抬著胳膊去推,一會兒就會感到肩部的酸痛。
在練習推手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常犯的錯誤動作,不然的話浪費較長的時間反倒沒有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