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都可以看見很多仙風道骨的老人在公園的角落練習太極拳。你知道為什么那么多人都喜歡練太極拳嗎?那是因為太極拳不僅可以鍛煉身體,而且可以修身養性。那么練太極拳的好處到底有哪些呢?中老年人練太極拳又有什么注意事項呢?
從中醫角度分析太極拳練習的好處
眾所周知,太極拳的動作比較慢,之所以那么慢,也是有科學根據的。
有研究表明,太極拳與緩步跑對心臟有益,但前者消耗體力較少,適合絕大多數人練習。
練太極要集中精神,練習的人必須調整心態,放下壓力。
在練習太極拳的時候,注意力要高度的集中,所有的動作都對大腦有著很好的啟示作用。
太極拳全身放松、動靜結合的鍛煉方法有益于對大腦皮層興奮、抑制的調整。
打太極拳要求身體中正安舒,有助于防治頸椎病等疾病。太極拳強調以腰為軸,對腰背疾病的防治效果突出。
太極拳注重節節貫穿,周身一家,有助于關節韌帶、軟骨組織功能的增強。
太極拳很注重虛實轉換,這樣我們在練習的時候,就可以很好的鍛煉自己的平衡性和靈活性。
太極拳通過肌肉張弛和關節的屈伸運動,對靜脈回流心臟起到促進作用。太極拳還要求形神合一,意到、手到、足到、眼到,有助于視覺神經的鍛煉與視力的改善等。
中醫養生主張“氣為血帥,氣能生血”。太極拳主張“以意行氣,以氣運身”。練太極拳可使呼吸逐步加深,通過橫膈上下鼓動,牽動胸腹運動加強,對五臟六腑起到按摩作用,有助于加快人體氣血循環,這是藥物達不到的效果。
膝蓋痛能練太極拳嗎?
太極拳標志動作是馬步蹲襠。有資料顯示,人體屈膝30度,膝關節承受壓力和體重相等;屈膝60度,膝關節壓力為體重4倍;屈膝90度,所承受的壓力是體重6倍。
膝關節如長期處于緊張和負重狀態,膝關節負重過大,引起膝關節疼痛,加速關節軟骨的磨損。
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膝關節產生退行性變化,因此鍛煉一定要適度,應符合中老年人的生理特點。有膝關節問題的老年人盡量不要練習下蹲,如果必須下蹲,應注意速度,并盡量用手來支撐。
如果膝蓋疼痛十分劇烈,那么老年人一定要停下太極拳運動,及時就醫,否則再輕微的運動也會造成傷勢惡化。若是膝蓋疼痛十分輕微,也許這是由于沒有做好熱身準備而造成的,在下次運動時可以先做好熱身后再開始打太極拳。
老年人練太極拳注意事項
1、莫弓過
主要是指屈膝程度不要太過。膝關節本來是做屈伸運動的關節,但在太極拳這種特殊運動形式中,若屈的太過,必遭傷害。
做弓步時,前弓步的膝尖應落在腳面以內,小腿好不要越過與地面的垂直線。許多老一輩拳家都十分強調這一點。
太極拳運動時,過度運作一般是一腿承擔體重一腿運動,若膝關節屈曲太過,形成死角,加之強壓,長期如此必城病變。學者不可不慎。如何才能屈曲不過,關鍵是松腰減臀,尾閭中正,上體豎直,既所謂立身中正。
2、莫扭擰
主要是在轉身時負重扭轉不要過度,腳尖與膝尖不要形成夾角,要始終保持在一個方向上。
3、莫滯勁
行架過程中多是一腿負重,膝關節既要承受自身體重的壓力,還得承受運使勁力的沖擊。所以在主觀上減輕膝關節的“壓力”是十分必要的。
4、莫叉勁
凡向前走勁時,勁向必須與腳尖、膝尖平行,三者不可出現夾角。勁力分叉,不但形成勁力的自耗,而且傷神。
5、不激烈
人們在行架之前都有個熱身的過程。有的人采取硬抻、猛壓、快轉、強下等方式是很容易致傷的,特別是中老年人。在膝關節疼痛期間,不但熱身時按摩,練完拳按摩,有空要多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