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功夫?,F在在很多公園的角落,都會看見很多人聚集在一起練太極拳。練太極拳的好處有很多,不僅可以鍛煉身體,而且可以修身養性。對于太極拳來說,如果想要練好太極拳,就必須要掌握太極拳的技擊技巧。
練習太極拳技擊的三大技巧
學拳之初,必須嚴格做到無須用力
在練習太極拳的初級階段,就一定不要太用力,只需要借用一點點的力量,就可以了。
只是所用的力不能是僵力、蠻力、犟力,而是通過許多年的松柔不用力練習之后,練就的一種剛中寓柔(也即剛柔相濟)之力即內勁。
我師傅一真強調:“有了內勁學習太極拳才算碧了本錢,內勁越大,本錢越足。”有了本錢,就可以隨心所欲:沒有本錢,技巧也是空的。沒有力量就如將軍手中無兵,縱有孔明之能,也只能紙上談兵。
但是,如果一點力量都沒有,那么在實戰的時候,也是無法發揮作用的。
太極拳開創之初是用來技擊的,不是用來健身的,因此不適合年齡偏大者學習。
如今人們警太極拳的目的與過去大不相同,雖知道太極拳講究剛柔,但卻只知道柔不用力。
不知道剛要用力和用多大力,所以目前真正的太極拳高手(能實戰技擊的),首先必須明白剛柔的零正內含,只有達到了剛柔相濟,方能稱得上是一個真正的太毪孝謦擊高手,而不是理論高手。
太極拳給人所體現的是外柔內剛的性質,“剛”其實表現的就是一種力量。
雖講究不以僵力、蠻力、犟力體現,但必須以強大的內勁為基礎,才可能去論巧力、內力。以柔克剛的“柔”也必須是剛柔相濟的柔。
所謂的“外家拳”雖體現的是以剛為主,但(得其真傳者)也從未離開過柔,也講究剛柔相濟,只不過從開始塾將“剛”擺在首位,與太極拳恰好相反,但終還是爭取達劍剛不離柔、柔不離剛、剛柔相濟的目的。
太極拳的技擊必須要練快
沒有哪一種拳術在實戰中能以慢取勝的,太極拳也不例外。
因此太極拳所要求的慢僅僅體現在學拳的熟悉和棼高階段上,當具備了以上條件后,就必須追求速度,由慢轉快,每個式子都要越快越好。
“后發先至”、“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都說明了“快“的重要性。
陳氏太極十四世陳長興所著的《用武要言》是太極拳技擊的高層次理論。“起手如閃電、電閃不及合眸。擊敵如迅雷,雷發不及掩耳…發手要快,不快則遲誤”,從這些話中也可看出沒有速度、不講究快的太極拳是不可能用于技擊的。
太極拳的技擊不只是推手
”先求開展、后求緊湊”,這是對練拳過程的概括。拳架開展則大方好看,緊湊則不中看。
拳諺云:”好看不中用,中用不好看。”道出了開展-5緊湊的真正含義。參加套路比賽者,要想得獎牌,拳必須打得舒展大方。
但現在有的人誤把推手當成太極散手,這是天大的笑話,他們不知“推手”離太極拳散手技擊階段還相距“十萬八千里”。
在掌握了推手八法之后,技法應在推手中充分體現,否則就只能啟下而不能承上,這也是許多人在推手比賽中比力氣頂牛的根本原因。
如果將技法充分體現于推手中,誰還敢去比力氣、頂牛呢7現在,許多拳師傳授推手越來越簡單化,只局限于基本八法之內,被無形之圈束縛而不知,仍Il以為是,使后學者茫然不得其法。
這里可明確一點,套路和推手水平較高之人,不一定實戰技擊水平較高;而實戰技擊水平較高之人,也可能拳架及推手水平較高。
有人說太極拳是“豆腐架子…好看不中用”,所有太極拳名家、拳師們都不承認,這是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