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連太極拳的人越來越多。打太極拳不僅可以修身養性,而且可以鍛煉身體,可以說是一舉兩得。以前只有中老年人喜歡打太極拳,現在很多年輕的小伙子也加入到打太極拳的行列。今天,小編就和大家探討一下練太極拳的四大調養方法。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
在練太極拳的時候,必須要動靜結合。動和靜同時一起練才能有效果。
必須知道太極拳以靜功為主,以動功為輔。根據我多年練太極拳的實踐,要想靜坐得法,首先得把調食、調睡、調性、調身、調息、調神六者配合好。
1.調食飲食要合理,肉食宜少用
多用使神昏;多吃素食能覺得神清氣爽。吃食過飽,身脹氣急,百脈不通,心下閉塞,坐態不安。
如果你飯吃的不夠多,就會感覺身心疲憊,然后注意力很難集中,意志力很難克制。
另外,倘若飲食不潔,會使人罹患疾病,引起身體不適,這些都是妨礙入靜的因素。
2.調睡睡眠是一種生理現象,跟入靜的神志清醒不同
倘睡眠過多,不但不能進修,就連以前的功夫也會喪失。應當時時提起正念,讓神志清白,意念明凈,這樣才能把心進入靜中的狀態。
靜功入靜有成的人,睡眠一般較少。因為入靜本身就是一種高級的休息,而睡眠則是一種自我保護性的普通的休息法。
3.調性青壯年人為了保證身體強壯,性欲不可縱
老年人為了自身的健康著想,就應該注重身體。
人若能做到固精,性生活應當有節制,要適度。至于適度的標準,則因人而異;人年廿者七日一泄;年三十者十四日一泄;年四十者廿一日一泄;年五十者廿八日一泄;年六十者即當閉精,勿復更泄。
這些性生活觀點,對于煉內丹功無損有益,能借陰養陽。
還要欲有所忌,自然界的變化,給人以很大的影響,當日月晦朔、日蝕、月蝕、大風大雨、地震、雷電、大寒、大暑之時,天地交感,陰陽錯亂,不可同房;酒醉、忿、怒、遠行、疲乏之時,亦不宜同房。
這類有益的觀點,順天地陰陽之和,全人身性命之真。
4.調身、調息、調神這三者應當緊密結合
雖然三者方法不一,即使在不練靜坐之時,言行也應留意,身體端正,氣息安祥徐和,不得粗暴急躁,否則身躁氣息就粗,氣息粗,神也就散了。再要練靜坐時,便會難于入靜。
調身
練靜坐時,先要把身體放松,力求自然舒適。剛坐時,先要鋪好座具,這才能坐得舒服,坐得長久。
其次是坐式,有兩種坐法:一是趺跏坐,用右腳放在左腿上,左腳放在右腿下,這是陰腿在上,陽腿在下。右左腿相疊,取天地交泰,陰陽相交之意;二是坐凳式,端身坐在凳上,左右雙腿垂直于地面,雙足分開,與肩同寬。
然后把衣帶解松,使它不緊束在身上,而妨礙氣血流通,這時把左手掌放在右手掌下,左下右上,掌心向上相疊,放在右腿上,貼近小腹。
后把身子挺幾下,上下左右微微搖晃,使全身的各關節放松、調正,接著閉口舌抵上門齒齦,這是調身方法。其時不急不緩的心情,就是調和的表現。
調息
息有四種表現,一風、二喘、三氣、四息,前三種是不調和的表現,后一種方稱調和。
“風”指坐時呼吸有聲;“喘”指坐時呼吸雖未出聲,但氣的出入不暢;“氣”指坐時呼吸無聲,也很流暢,但氣的出入很粗。
“息”指坐時既沒聲音,也很流暢,氣流微細,若有若無,連綿不斷,神態安穩,心情愉快。這才是調息以理想境界。
呼吸現風,精神就散;呼吸現喘,氣流受阻;呼吸現氣,容易疲勞;呼吸能息,就能入靜要調好息須練虛心無念的功夫。
調神
要把雙眼睜著觀看鼻根處的正中,使雙眼珠對并起來看,要做到一心不二的看光;似看非看,不用意力的看光;祖竅穴顯出發脹的感覺,再閉眼;閉目轉眼珠,從左邊升右邊降,轉四個九周,開目轉眼珠,左邊降右邊升,轉四個六周。
這樣調神,把識神調成元神,再向下照視氣穴煉丹,調好了神光,煉功才有效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