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一門很高深的武術。現在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養生,很多人都喜歡練太極拳。打太極拳可以強身健體,有益身心健康。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如何練習太極拳的腿法和技擊。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一、太極拳是武術,其基本功能是技擊
太極拳的每一個動作,其實都包含了技擊的功能。所以不可以小看太極拳的每一招動作。
可是,在過去的一個很長的時間里,人們受某種思潮的影響,片面地強調太極拳的健身作用,而不敢提及它的技擊作用,以至于使人們產生極深的誤解,以為太極拳“只能看,不能打”。
而在太極拳教學上也走進了只練套路不講技擊的誤區。近年來,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大家開始重視武術的技擊作用,糾正武術訓練中的偏差。
所以,太極拳的本來樣子也被世人所知曉。下面,我們就一起探討太極拳的技擊功效吧!
二、太極拳技擊腿法運用解說
武諺云:“手是兩扇門,全憑腳打人”。說明腳法在技擊中至關重要。當代吳式太極拳宗師、武術家、技擊實戰家王培生先生,在創編吳式簡化太極拳三十七式時全部保留了傳統太極拳的腿法部分,由此足見腿法在太極拳技擊中的重要地位。
拳譜中說太極拳渾身是手,處處可以打人。太極拳技擊中直接用下肢攻擊對方的方法有跨打,膝撞,腳踢。而腳踢的方法為多樣有分腳(翅腳),蹬腳,踏腳,扁踩,橫踹,擺蓮腳等不同腳法。
在傳統太極拳套路中用腳法命名的式子有“左分腳”、“右分腳”,“轉身左蹬腳”、“二起腳”、“提步蹬腳”、“回身蹬腳”、“十字擺蓮”、“轉身擺蓮”等九個式子。
各種腳法的運法
1、“左右分腳”。練習這個動作要求腳要伸直,腳尖可以點地。
其動作猶如鳥兒之翅膀左右分張。所以又名曰“翅腳”。技擊之目的是用腳尖踢點對方之胸肋。
在套路中此式是與“高探馬”連接的。“左高探馬”接右分腳,“右高探馬”接左分腳。在探馬掌的動作完成之后,將對方控制住,再用起腳點踢其胸部或肋間。
如:對方以右拳擊我前胸,我則以左掌掌心朝天使虎口粘住對方之右腕內側,往外一支,同時左腳向前邁出一步(牽動對方之重心傾斜),以此同時我以右掌掌心朝下,向對方靠近脖頸輕輕一扶,接著我之左掌由左向右上方走弧形扶其右腕,直至其右肩前為度,同時右掌由對方之右肩繞過后頸至左肩,攬住其整個脖頸向左下沉采至左膝為度。這時對方已頭朝下、腳朝天翻倒在地,到此則隨我任意踢之。
稱這幾個動作為“高探馬”,乃形象之比喻也。即把對方擊出右拳視為馬之韁繩,我左掌沾其之向左視為攬韁繩,我右掌前探視為抓馬鬃或抓馬鞍環。我上左步比做認馬鐙,這樣的比喻便于理解便于記憶。
右分腳的用法是:對方再以右拳向我頭部打來時,我以左掌接其右腕,同時以右掌托其右肘,使其右臂不能下落,與此同時提起右腿,用右腳尖點踢對方之胸肋部。(左右勢動作相同)
2、轉身左蹬腳。此式接左分腳,當我左腳踢出之時,突然身后又有敵以右拳擊我頭部,我則急收左腿懸膝向左轉身180°,以右手粘住敵之右腕向右牽引,并以左掌劈其面部,隨即上抬架著對方右臂,同時發左腿,以左腿跟照敵之胯骨或腰部處蹬之,使其跌出。
此式的關鍵是轉換身形時,保持自己重心的穩定,以便動作變化自如。
3、“二起腳”。指左右兩腳連續踢,前腳騰空尚未落地,后腳續之又起,故又稱:“飛腳”。
如對方用右手攥住我右腕,我則以左掌按其手背做內旋沉采,同時右掌沾其手心,做外旋上棚,(此動曰金絲纏腕),同時抬起左腳踩對方之右脛骨(右小腿迎門骨),如果落空了,再起右腿蹬踢其腰部,連用兩腳。
4、提步蹬腳。當我身形在左側弓步時,對方以右腳踩踏我右腿,我即將雙拳高舉過頭,右腿自然輕靈地提起躲開對方的踩踏,既而兩掌左右分展,右腿向對方右胯骨頭處蹬出。
5、披身踢腿。披身即閃身,敵人向我攻擊,我轉身躲閃攻勢,繼而起腳反擊。如對方捋著我的雙手,再以腿踢我之襠或腰部之時,我則以身子向右轉90°,同時松肩垂肘兩外臂交叉成十字狀態,兩腿成為歇步,這時就做到了披身又遷動了對方之重心。我即時發出左腳,對準對方的右髖骨頭蹬之,可將對方蹬出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