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勁是從身體中發掘出的一種能量,可蓄可發,可剛可柔。懂得控制和利用它,就是懂勁。是太極拳習練者追求的目標。
如何練習太極拳的勁法
只要懂勁,太極拳就算登堂入室了;就可以一步一個臺階的奔向“神明”的高境界了。所以,勁,在太極拳中具有決定性的核心作用。沒有勁,就不是太極拳。
關于勁,太極拳界從古到今多有議論。僅八大勁法,就論述頗多;關于勁與力的關系也說法多多。我這里僅講“整勁”。
把勁練整。我認為太極勁與力的根本區別就在于太極勁是經過修煉將全身內外肌體整合后形成的組合勁,不是單純的力。
這種勁,是在練成松展、膨沉的前提下并具有一定內功基礎而形成的。只有完全松沉下去,才能徹底化掉拙力,掃清了障礙,調動全身,形成一個完整的、合成的、柔剛相濟的彈簧力即“對稱勁”。
這種對稱勁是成對的、雙向的,或者是多對的、多向的。這正是與單向力的區別。多向不等于散,正是整的體現,是人體以丹田內氣為中心的整體膨脹力、爆發力、彈抖力。
從而達到“周身無處不是拳,挨著何處何處擊”的高級境界,無論從任何角度和部位發力,均能隨心所欲,無堅不摧。由于對稱的作用,使人體發勁時具有整體性和穩定性。
那么,什么是對稱勁呢?
“對稱勁”是太極拳運動的內在要求。太極拳是人這個高級有機體的全身性運動,這種運動不僅具有物質運動的一般規律,更重要的是人可以在主觀意識支配下的,調動全身發揮出大能量和技巧的運動。
這里有三點:一是意識為主導,二是全身協調一致,三是技巧的靈活運用。三點的核心是健身和防身。健身和防身的核心是包括內、外臟器在內的人身整體的完整、平衡、和諧。
人身的完整、平衡、和諧發展是需要一種合乎邏輯的生存方式和鍛練方式實現的。太極拳“對稱勁”的修煉就是實現這一鍛練方式的有效途徑。
對稱勁”的修煉是通過意識的作用引導肢體陰陽、開合、虛實等辯證運動,可以強化人們的智慧,培養良好的精神狀態和心理狀態,提高健康水平和防御能力。
“對稱勁”的修煉,可以把零散的、小的力整合成整的、更大的勁,實現身體的協調一致,均衡發展。
“對稱勁”的修煉,可以使內勁和外力結合成為整體,通過蓄發、收放、屈伸、柔剛等勁力發放出技擊的合力。
太極拳要求虛領頂勁,氣沉丹田,立于平準,活似車輪;其根在腳,發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等,只有通過“對稱勁”的修煉才能達到和提高。
“對稱勁”是太極拳習練水平的標志。練太極拳的好與差,往往是通過套路或散打比賽檢驗的。套路比賽體現了太極拳的“表演性”;散打比賽體現了太極拳的“技擊性”;還有一點“健身性”。
這“三性”是太極拳的主要特點。“三性”的標志是穩定性、平衡性、全身協調性。穩定性是太極拳的起碼要求,凡舉手投足,必須站似松,坐如鐘,受到外力時能穩如泰山。
穩定來源于平衡,人體在運動中需做出各種不同的動作,如穿蹦跳躍,閃展騰挪等,但不論什么動作,都必須保持身體的平衡。同時做到身體內外相合、上下相隨、協調一致,調動全身整體之力,形成一個整勁。
這樣,才能引進落空,粘連粘隨,人剛我柔,我順人背將對方擊出。這種“勁”的培養,首要的是找到“對稱勁”的感覺,然后加以修煉,達到理想的境界。
這是練好太極拳的理性的佳途徑。這種勁,是一種連綿不斷的延伸的.、膨脹的、松沉的、柔中寓剛的,而不是拙力、蠻力。
整勁的修煉和形成是一個過程,逐步達到無處不整,隨意而整,形成肢體的自然的、本能的反應。整勁體現在十三勢的每一勢中,不僅是定勢,更重要的是每一勢的運轉過程中。
十三勢本身也是一個整體的,不是單純的力或步,它的每一勢都是十三勢的綜合運用,和集中體現,這在推手和散手的實戰中體會是非常深刻的。
談勁,必然要聯系推手和散手,這里也說幾句
推手是對太極十三勢在實戰中的應用體驗;是檢驗太極拳勢是否正確及應用的途徑及太極真功的修練方式;也是學會拳架后到學習散手的必經階梯。
散手是熟練掌握了太極推手技術,懂得了推手訓練中已經掌握的聽勁、懂勁之后,可隨時運用拳勢的任意拳勢招法與對方較技的手段和實用方法。散手是拳術的終極運用,推手是拳術的訓練方式。
古人稱拳術的實戰為“打手”,那時練武主要是為了技擊,為了生存,為了戰勝敵人或壞人,練出一身功夫。
有《打手歌》曰:“掤捋擠按須認真,上下相隨人難進,任他巨力來打吾,牽動四兩撥千斤,引進落空合即出,沾連粘隨不丟頂。”這六句話,我只想說說后三句。
“粘連黏隨”是前提,要通過推手練到肢體自然感悟,隨機就勢,往來隨意;“不丟頂”是粘連黏隨的方式和結果。
“撥千斤”、“合即出”是打手的目的和終結果
“牽動四兩”、“引進落空”是手段和方法,怎樣才能“牽動四兩”和“引進落空”呢?我認為,要在粘連黏隨的基礎上做到兩點:(1)改變來力的方向;(2)延伸對方的來力。
怎樣才能做到這兩點呢?那就要看你的太極拳的基本功了,我這里說的基本功是個綜合素質的體現,主要是太極拳的內功修煉,,反應能力,圓形運動,螺旋纏絲,剛柔相濟等。
其實質還是太極整勁的修煉和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