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由于長期以來沒有文字宣傳 ,都是口授拳訣,老師身教拳式,練法和用法。這些口訣抄錄下來無編排次序和內容主題層次,只是羅列在一起沒什么頭緒,人們通常稱拳譜。
談談襄縣太極拳流傳下來的拳譜中的十大動
十大動:(1)觀。(2)聽。(3)節。(4)梢。(5)意。(6)合。(7)到。(8)回。(9)轉。(10)實。
作以下解釋
〈1〉觀:眼觀六路。
〈2〉聽:耳聽八方。
〈3〉節:三節者,根節中節稍節是也!
〈4〉梢:舌為肉梢,牙為骨梢,爪為筋梢,發為血梢。
〈5〉意:心意,拳意,動意。
〈6〉合:內外三合為六合。
〈7〉到:心到,意到,氣到,力到,眼到,手到,足到。
〈8〉回:三回。
〈9〉轉:九轉。
〈10〉實:手心足心眉心三心要實。
觀和聽都是拳術的內在拳意要求。姬隆豐引言:“心與眼合多一明,心與耳合多一靈。”
太極拳講義靈通三性:“心為勇性,眼為見性,耳為靈性,此三性者氣功應用之根,調養之法,眼應不時循環,耳應不時照應,心應時常警醒,使之精靈三性,形影相隨,用之三性靈通連貫如一,蘊發在我,不至為人所乘,此見機之哲也。”
眼和耳都是獲得外界信息器官,觀和聽能收集再界大量準確信息。
心(指大腦)才能判斷準確,作出反應。就是練長拳也有明確說法:“低頭貓腰,學藝不高。”心意譜曰:“眼明手快,有勝無敗。”
太極拳如何騰挪與閃戰
騰挪與閃戰,是太極拳技術上的“心法”,是以弱勝強的高級技巧。“閃戰空費拔山力,騰挪乘虛任意入”兩句話,說明了它是以小力勝大力、避實擊虛的方法。
“騰挪”是有動之意而未動,即預動之勢。練拳時氣勢騰挪,腹內鼓蕩,有以氣敷蓋對方之意。手法步法,氣勢騰挪,實此以虛彼,虛此以實彼,精神團聚,一氣貫串,有預動之勢,無散漫之意。虛足與胸有相吸相系之意,不使偏浮,是謂虛中有實。
實足并不站煞,精神貫于實股,支持全身,有上提之意,是謂實中有虛。兩手前臂,內中也要有騰挪之勢,始有圓活之趣。鎖骨管兩手,而手與腹須有相吸相系之勢。郝月如論“騰挪”曰“騰挪者,即精氣神也。
精氣神貫注于兩腳、兩腿、兩手、兩膊前節之間。彼挨我何處,注意何處,周身無一寸無精氣神,無一寸非太極。”能體會騰挪,則虛虛實實、實實虛虛之妙用便愈練愈細巧,所謂“騰挪乘虛任意入”,意即指此。
“閃戰”是動度極小的避實就虛之法,方向、角度、力點突然轉換,迅速發勁,謂之"閃戰",也就是富于彈性的一種抖勁。
眼、身、手、腰、腿相順相隨,一氣呵成,勁向前發,迅若雷電,一往無敵,乃驚戰之法。其特點是不與來力頂撞,似挨非挨,突然一轉,避實就虛,善于以小力勝大力,使對方有力無所施其技,所謂“閃戰空費拔山力”意即指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