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意拳的一種,強調用心意練拳這是必然的。練拳要把“心靜用意”放在首位,只有用心引導自身有規律的運動,才能達到自身素質的高境界。
前輩名師通過實踐已證明心意在練拳中的功效,并以理告誡后輩學拳者一定要注重用心練拳。拳論曰:“打拳心是主”。運用在心,此是真訣。“運化全在一心中”,“妙機本是從心發”等拳理都突出了一個“心”字,強調學練太極拳要明白用心之訣。
怎樣用心學練太極拳呢?筆者練太極拳三十多年,認真學習拳理,刻苦練功求證,總結了用心六要,愿與同道共研。
心要誠、心要明、心要專、心要靜、心要細、心要恒
心要誠
心要誠,指的是學者無論對待師長,還是同門兄弟,一定要以誠心待人,決不要欺上瞞下,弄虛作假,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心誠更高層次就是要忠誠于黨,忠誠于人民,要實心實意練拳求功,鍛煉體質,增長技能,更好地搞好工作,服務于人民。
心要明
心要明,指的是明確學拳目的,明白太極拳理,要以理導拳。追求師傅的練拳風格,領會形意關系,在老師授拳領進門的情況下,用心研探某個拳理,明白用心之道。
心要專
心要專,指的是學者練拳時應專心一意,要全神貫注,排除干擾進入練拳境界。努力求達動作正確,勢勢連貫。以序練拳,先求形正再求內氣鼓蕩;先練以外引內,再練以內摧外,然后求內外統一,剛柔相濟之功。學者切記以心行氣,務領沉著之理。
心要靜
心要靜,指的是練拳時無私慮,無雜念,排除一切與練拳無關的事。只有靜心練拳,才能突出太極之風格。心靜氣和,全身放松,大腦系統興奮,能正確地傳達和接受各器官系統動作的信息。劃圓纏絲使肌肉收縮和舒張的轉換能力增強,神經系統的敏感性不斷改善。久練,就能積柔成剛,剛柔相濟。
心要細
心要細,指的是練拳者要細心注意動作的細節,對老師的拳姿要細心觀察研究,對老師講的拳理細心體會。與友切磋,要細心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練功時,對拳勢的動作路線、方向、速度、位置都要多想幾個為什么?要細心求出答案;要招招揣摩,勢勢留心,能夠舉一反三,求招勢的技擊功能。
心要恒
心要恒,指的是練拳者要有持之以恒之心,學拳不能靠一時的興奮熱度,要知練太極拳求功是長年累月的。因此,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學者應時常激勵自己,以榜樣增強練功信念,要做到風雨無阻,雷打不散,練拳求功。
練習太極拳的身法要求
虛領頂勁,裹胯含定,涵胸拔背,沉肩墜肘,命門飽滿,丹田翻滾,撐膝坐胯,足趾抓地,三心涵空,內外如一。
頭頂旋與尾閭下墜,使各脊椎骨拉開,其間壓力減輕,中樞神經系統靈敏,周天內氣運行通暢。
眼法是雙目視線不離對方之雙眸或胸膛,若目“隨手轉”則大錯。凡心靈一動,即有動作變化,首先用意識作指導,眼神也接著向預定的方向前視,然后身法、手法、步法跟上去,視線緊隨打擊目標,隨其變化而粘黏之,始終不離之。
總之,意到、眼到、身到、手到、步到,說動一齊俱動,說到一齊俱到,內外如一,動靜不二。
每動必由腰胯先動,手隨之,足再隨之??傊?,由眼到身,由身到肩胯,由肩達肘達手,由胯到膝到足,節節貫穿,周身一家,絲毫無缺陷處。凡拳推手,柔化發勁,眼法、身法及運動順序,須臾不可離此。如此才能蓄勁如張弓,發勁如放箭。
平行步與馬步時,外形上看似重心平均,內在則意氣已有分別,弓步、虛步重心所在之腿實而不滯,內有意氣騰挪,所謂實中有虛;虛步之腿虛靈而不浮,須有著落,所謂虛中含實,內氣運行如九曲珠,虛實(指身、意、內勁等方面,內勁像水銀那樣地既沉重又流動靈活,隨意可轉移到某一點)轉換得靈。
初則以心行氣,以氣運身,后則純乎自然,無意無識,渾渾沌沌,一片虛靈。